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问答(一○○)

问:我总在敬香,为什么还会生病?

答:敬香和生病矛盾么?生病有很多原因,既可能是由于往昔业障,也可能是由于四大不调。若平时疏于调理、暴饮暴食、生活毫无规律,再去敬香质问菩萨:为什么我还会生病?菩萨又如何回答你呢?所以,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如果只知敬香,供两个水果就提一大堆要求,那不是供佛,而是和菩萨做生意。

问:为考试来寺院求菩萨保佑,有效果吗?

答:祈求佛菩萨帮忙当然可以,不过关键还要自己用功。到考试时,如果自己不加努力,只是等着佛菩萨保佑,恐怕是不行的。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静坐、诵经、拜佛来调整心态。静下心来再去学习,效果必定更好。若是通过礼佛静坐开了智慧,对学习也会有很大帮助。但不是说,完全放弃对学习的努力,而将所有希望寄托于佛菩萨,那样就流于迷信了。(摘自《问道》与济群法师面对面)

有关菩提道次第所出问题解答

八十三问:应如何认识灭谛之解脱?

答:中观自续派以下,如唯识、经部、有部若能生起真实求解脱之心,则能得解脱道。彼等亦能认识灭谛之解脱。中观应成派所许灭谛,须通达空性(法性),离于常断二边涅盘,乃断烦恼障所证;于所知障,无馀断尽,乃佛之涅盘。此则与自续派所安者不同。依上根利智(应成派),心须于所知生起定量,生起真实求解脱之心,故能见次求得解脱,此乃随法引。自续派以下,乃随信引。

八十四问:应如何生起求解脱之心?

答:自与其他一切有情,从无始以来,长久流转於轮回中,受尽无量诸苦者,皆由认识无量无边生死轮回,无非苦之自性,而希求解脱之心,未得生起所得之果报。故我及他有情心中,当以能知无边生死轮回,皆为苦之自性,而生起希求解脱生死之心。如何知轮回为苦之自性?此须思流转患苦,及其别苦,若如处牢狱,而生起真实猛利求脱离之心。欲生起此厌离,则须思苦谛也。发希求解脱之心,总依四谛、十二有支,然以苦谛为根本。(摘自《灭除心暗曼殊意光论》郭和卿著述)

为什么要学佛? ⑾

还有一种叫“怨憎会”。什么叫怨憎会呢?就是越不想碰到的东西就越容易碰到,恰恰纠缠不清等等。也有许多的痛苦。

总之,咱们一旦有了肉体的色蕴,和感受的受蕴,观察事物的分别心的想蕴,善恶行动的行蕴,以及意识形态的识蕴等,一旦有了这五蕴,因为这五蕴是有漏的,所以就产生了许多许多的痛苦、灾难、障碍、违缘等等,数也数不清。所以说,这就是苦。

我们想脱离苦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苦”,这非常非常重要。所以佛陀说,想脱离苦,应当先知道苦。就像你想消灭杀父仇人的话,首先就应当知道谁杀了自己的父亲。要不然的话你就乱杀无辜了啊。

佛说:于集圣谛当知、当断。

第二,佛陀说:“应断集”。

你光是知道了苦,还是摆脱不了苦的。你要知道痛苦的根源何在啊。集就是集中的意思,这里指一切痛苦根源的集中、来源。

一切痛苦的来源是什么呢?佛陀说就有两个:

应当断除苦的根源之一:业力

一个是业力,一个是烦恼心。业力是因,而烦恼心是缘。

什么叫业力呢?以今天为界,过去所造的,身体上好的、坏的、不好不坏的一切行为;语言所说的好的、坏的、不好不坏的一切言辞;心里想的好的、坏的、不好不坏的一切动念,这一切就构成了业力。因为它对你未来的幸福与痛苦起决定作用。这个就是业力。(摘自《法雨清流》夏坝仁波切 著)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