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问答(九十)

问:什么是菩萨行?

答:菩萨行总的来说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以救度众生为己任的。修学菩萨行的人不仅要发愿救度一切众生,还要观察、认识世间一切都是无常无我的,要认识到整个世间,主要是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种不断发生发展、无常变化、无尽无休的洪流,这种迅猛前进的滚滚洪流谁也阻挡不了,谁也把握不住。菩萨觉悟到,在这种无常变化的汹涌波涛中顺流而下,没有别的可做,只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样才能把握自己,自度度人,不被无常变幻的生死洪流所淹没,依靠菩萨六波罗蜜的航船,出离这种无尽无边的苦海(图1)。

图1 观音大士救难图

《华严经》说,菩萨以“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又说,“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所以,只有利他才能自利,这就是菩萨以救度众生为自救的辩证目的,这就是佛教无常观的世界观和菩萨行的人生观的具体实践,这也是人间佛教的理论基础。

问:什么是六波罗蜜?

答: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六种就叫六波罗蜜,也叫六度。这六度是菩萨万行的纲领。

(摘自《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著)

有关菩提道次第所出问题解答

七十二问:有谓佛慧不他求,谓自心清净即是佛;或说:“我修无上胜慧,不思善不思恶,但观本来面目,烦恼自灭,如物沉水,如水自澄清”等语。以业不作不得,作已不失之理趣观之,应如何理解?

答:“自心清净即是佛”,这句话基本上是正确的。但讲得太过简略,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如果有人误解为任何亦不修就可成佛,则可问他彼等业力习气,究安置于何处?抑安置于佛心上乎?五无间粗显业,杀父母、杀阿罗汉摄入身业,破和合僧摄入语业,以恶意出佛身血属意业。仅为不杀,即成无记,应于不杀作断离业,乃成为善。赞十善为依处如地基。若遇不善知识,教他任何亦不修,只求清净本心,则无暇修善,空过此大义人生,深为可惜!当知不思善,不思恶,但观本来面目,彼等住昏昧中,一善未作(杀之恶未思,不杀之善业未思)。孰不知不思善恶亦不能令昔所积业习亡失,而昔业仍如影随形,若遇因缘聚会时,果报还当彼自受(不思善恶亦不能不受),虽以不受后有之阿罗汉,亦须偿清旧债(恶业)。

(摘自《灭除心暗曼殊意光论》郭和卿著述)

为什么要学佛? ①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为什么要学佛呢?因为这是信仰佛教的人和不信仰佛教的人都想知道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为什么要信仰佛教呢?

信仰佛教的目的,如同从事其他行业一样,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包括平时所做、所说、所想,一切的目的就是在于如何才能够在减轻痛苦的同时增长快乐。信仰佛教和学佛也是同样的道理,目的就是为了减轻痛苦,增长快乐。从更深的角度来说,则是断除一切痛苦及痛苦因!具得一切安乐和安乐因!这才是我们信仰佛教学佛者的真正目的。

有些人提出疑问:“信仰佛教真的能减轻痛苦吗?真能让人增长快乐吗?”我说:“是的!佛教确实是能让人减轻痛苦,也能让人增长快乐。”为什么?

(摘自《法雨清流》夏坝仁波切 著)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