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故道白云(86)

一行禅师 著 何蕙仪 译

原则上,罗睺罗仍然是个学僧,一个沙弥。他要等到二十岁才可受具足戒。一个沙弥要守十戒──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戴花饰和不用香水、不坐卧高敞大床、不参与世俗歌舞宴会、不沾钱财和过午不食。四十五行门虽是具足比丘所修,但罗睺罗知道他也应该研学行持,以作准备。一个比丘要守一百二十条戒律,当中包括了四十五行门。罗睺罗告诉缚悉底将会有更多的戒律附加,而他听到数目将会超过二百之多。

罗睺罗对缚悉底解释,僧团最初的几年是没有正式戒律的。比丘的受戒非常简单。那人只需跪在佛陀或一位比丘脚下,念诵三皈依文三遍。但僧团日益扩大,人数渐多之后,便有需要制订规条作指引,以使比丘们更有自律。

罗睺罗又告诉缚悉底,第一个违反僧伽精神的比丘,名叫须帝那。也就是须帝那的行为促使佛陀订制最初的戒律。受戒以前,须帝那是个已婚的人,居住在毗舍离郊区的迦难达村。他听过佛陀说法后,便要求披剃。成为比丘后不久,他回到迦难达。他答应了家人的邀请,回家吃饭。他的家人又劝他还俗,替家里经营生意。当他拒绝时,他的家人便埋怨他身为独子而不承继家业。他们恐怕家财会堕入他人手里。看到须帝那坚决不肯还俗,他的母亲便求他为家里留后,以继香灯。经不起母亲的哀求,又因为没有戒律作引导,他便同意与前妻在摩诃婆提森林中相会。之后,他的妻子怀孕,产下一个男婴,改名毗迦耶,意即'种子'。须帝那的朋友嘲笑他,称他为'种子的父亲'。僧伽的声誉也因此受损。佛陀召集众僧,呵斥须帝那。就是因为这件事,戒律才被制订。从那时起,每次有比丘违反解脱与开悟之道的精神,便会召开大会,加订新戒。这些戒律称为波罗提木叉。

有四条戒律最被重视。违反其中一条,他会被逐出僧团。如犯其他的戒律,认错后便可得到原谅。四条大戒是──不淫、不盗、不杀和不要在未证道前夸耀自己已证道。这四条大戒称为波罗夷。

罗睺罗又告诉缚悉底,佛陀虽然很爱护他,但却从来没有对他特别照顾。他回想起十一岁那年,他有正务不做而跑了去玩。为怕受到责备,他向舍利弗撒谎。为免真相被舍利弗揭露,他一连撒了四个谎话。但真相通常都会早晚被悉破。他的谎言也不例外。那次,佛陀为了教导他,特别告诉他诚实的重要。

那时,舍利弗和罗睺罗在阿摩芭娜帝迦园林居住。这里离佛陀住的竹林不远。一天,佛陀往访他们。罗睺罗拿了一张椅子给佛陀坐下后,便又拿一盆水给佛陀清洗手脚。佛陀洗涤完毕,便将盆里大部分的水倒去。他望着罗睺罗问道:“罗睺罗,盆里剩下的水是多还是少?”

罗睺罗放好椅子让佛陀坐下,
然后端水来给他洗脚

罗睺罗答道:“只剩下很少。”

佛陀说:“你知道吗,罗睺罗,一个说谎的人的信用,就如这盆里剩下的水一样少。”

罗睺罗默不作声。佛陀又将剩下的水也倒去,然后问他的儿子:“罗睺罗,你看到我怎样把水倒清了吗?”

“我看到了。”

“那些继续不说实话的人,他们的信用就像这个盆里的水,全部流失了。”

佛陀把盆反过来,问罗睺罗说:“你见到这盆是怎样反过来的吗?”

“我见到了。”

“如果我们不习正语,我们就像这个盆一样的颠倒。就是开玩笑也不能撒谎。罗睺罗,你知道一个人为何要用镜子吗?”

“知道,镜子可以给我们看自己的反影。”

“对了,罗睺罗。你应该像照镜一般对待你自己的行为、思想和言语。”

罗睺罗的故事令缚悉底更深刻体会到正语的重要。他想起自己曾多次对父母撒谎,更有一次是对善生的。他庆幸没有对佛陀说过假话。其实,佛陀是很难被骗的。人说谎话,他可以轻易看得出来。缚悉底想:我决心以后要对所有的人说真话,就连小孩也不例外。这是我作为报答佛陀对我的恩典。我一定会努力精进,坚守戒律。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