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关于这颗心

关于这颗心(17)
      ——戒·定·慧

[泰]  阿姜查著  赖隆彦译

第五章 维持标准

经典是修行道上的指标

事实上,在修行中,当练习行禅时,应该把心真正放在走路上;当坐禅时,应该专注于此。无论行、住、坐、卧,都应努力保持安定。但当人们做很多研读时,心会充满文字,他们醉心于书本而忘了自己。这种事只发生在无智慧、缺乏自制与正念的不稳定者身上,他们的心愈来愈散乱,散心、杂谈与交际成为例行公事。这并非来自研读本身,而是由于他们不精进修行,忘了自己。

事实上,经典是修行道上的指标。若真的了解修行,那么阅读或研究都是禅修的另一面。但若忘记自己,则研究只会带来更多谈话与无益的活动。人们抛开禅修后,很快就会想还俗,那并非因为研读是坏事或修行是错的,而是由于不知检验自己。

专心致力于修行

有鉴于此,在第二次雨安居期间,我停止教导经典。许多年后,愈来愈多年轻人前来出家,其中有些人对法与律一无所知,且不懂经文。因此,我决定矫正这种情况,征询已学习过的资深比丘进行教导,他们至今一直持续如此做。这就是为何这里也有研读的原因。

不过,每年考试结束后,我便要求所有比丘恢复修行,所有与修行无直接关系的经典都被束之高阁。我们重新整理自己,回归正常的标准,如恢复日常课诵及其他共修活动。这是我们的标准,如此做是为了对治懈怠与不乐。

我对比丘们说:

别抛弃你们的基本修行:少吃、少说、少睡,自制与镇定,保持出离心,规律地行禅与坐禅,在适当的时间定期聚会。请努力这么做,不要让这殊胜的机会空过,要老实修行。你们有机会在这里修行,是因为你们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生活,他保护你们处于一个水准之上。因此你们都应投入修行,行禅、坐禅、早晚课诵都是该做的事,请专心致力于修行。

无须四处游历,只要专注修行

有些穿着袈裟的人只是消磨时间在挣扎、想家与困惑上,他们都不够坚强,未专心修行。身为佛教比丘或沙弥,我们不能光赖在这里,而将住得好、吃得好视为理所当然。耽于欲乐是种危险,我们应该加强修行,敦促自己做得更多,有错则改,不要迷失于外在的事物。

志欲修行的人从不错过行禅与坐禅,不会放松自制与镇定。比丘用完餐,挂好袈裟,处理完身边的杂务后,就开始练习行禅。当我们经过他的茅棚时,看见他行禅的步道都被踩得凹陷下去,这位比丘乐在其中,他是个精进与志欲修行的人。

若能如此致力于修行,就不会出现太多问题。你们若不安心修行──行禅与坐禅,就会四处游荡。不喜欢这里就行脚到那里,不喜欢那里就再迁回来这里,每个地方都一样,只是凭本能在行事。你无须四处游历,只要待在这里,好好地增长修行,仔细地学习。大家努力吧!

进步与退步都取决于此。若你真的想正确地做事,就要平衡研读与修行。当内心放松而身体也健康时,你就会安定下来;当内心迷妄,即使身体强壮,也会感到不安。

修行在于心,而不是外表

禅修的研究是长养与舍离的研究,此所谓研究是指每当心经验到一种感受时,就自问:“我仍然执著它吗?”“我还会环绕着它制造问题吗?”“我还会对它感到喜欢或讨厌吗?”

简而言之,“我还会迷失在想法中吗?”我们经常如此,若不喜欢某样东西就会厌恶,若喜欢则会有快乐的反应,心于是变得染污与不净。若是如此,就必须承认我们还有过失,是不完美的,还需要更努力,坚持做更多的舍离与长养。这就是我所谓的研究──若被困在某件事上,认知自己受困,觉知自己的处境,然后努力改正。

和老师同住或分开应该是相同的,有些人若不练习行禅,会害怕老师的训斥或责备。从某个角度来看这是好的,但在真实的修行中无须害怕别人,而是应谨防自己在身、口、意上犯错,守护自己远离过失,“你必须告诫自己”,我们必须赶快改进、觉知自己。这就是我所谓的“研究”,深入观察这点,直到清楚了解为止。

以这种方式生活,得依赖耐力,坚忍不拔地面对一切烦恼。虽然这是好的,但它仍在“修法而未见法”的层次。若修法并见法,就能断除一切恶法,长养一切善法。当见到内在的自己时,会有喜悦的感受,无论别人怎么说,我们了解自己的心,且不为所动,无论在何处都能保持平静。

现在,刚开始修行的年轻比丘与沙弥们可能会认为,戒腊较长的阿姜似乎没有做很多行禅或坐禅,不要学他,你们应该迎头赶上,而非一味地模仿,迎头赶上与模仿是两回事。事实上,戒腊长的阿姜安住在他自己特别的禅境中,表面看来似乎没有修行,但他是在内心修行。佛教的修行是心的修行,他心里的东西无法以肉眼看到,在言行上也看不出明显的修行,心,却是另外一回事。

译注:

①每位比丘都有条行禅的步道,由在家信众清理,每条步道约有十至二十米长,比丘日夜都会使用。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