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关于这颗心

关于这颗心(55)
      ——戒·定·慧

[泰]  阿姜查著  赖隆彦译

第六章 解脱之钥

若不走中道之路,永远不可能成为圣者

实践佛陀的中道,是艰苦与深具挑战性的。事情不外好、坏两端,若我们相信它们,就得服从它们的命令。若我们正在对某人生气,便会马上抓起棍子攻击他们,丝毫没有耐心;若喜爱某人,便会想从头到脚亲吻他们。我说得对吗?这两端都偏离中道,不是佛陀建议的做法。他的教导,是逐渐放下这些东西。那是一条带领我们走出有与再生的道路,是条解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的道路。

那些渴望有的人,是对中道无知的人。他们先落入快乐的一边,然后再整个翻转过来,落入不满与不安的一边。他们一直在中道的两边徘徊,在摆荡的过程中,始终看不到这处圣地。他们无法待在没有有与再生的地方,他们不喜欢那样,因此不停留。其实,无论他们是走出家门被狗咬,或飞上天空被秃鹰啄食,那都是有。有其实并未如我们想象中的好。

人们对于从有与再生中解脱是无知的,人心在这方面是盲目的,因此一再与它擦身而过。中道是佛陀走过的道路,是正确修行的道路,超越有与再生。超越善与不善的心,在中道里释放出来。

这是平静的圣者之路,若我们不走这条路,则永远不可能成为圣者,那平静永无机会展现。为什么?因为有与再生,仍有生与死。

佛道是不生不灭、不高不低、不乐不苦、不善不恶的。它是正直之道,是平静与安定之道,它平静地解脱欢乐与痛苦,以及快乐与悲伤,这就是修行佛法的方法。体验它,心就能停止,可停止发问,无须再寻找答案。就在那里!这正是为何佛陀说,法是智者可以直接自知的东西。无须问任何人,自己就可清楚地了解事物,正如佛陀所说,而毫无疑惑。

喜欢某物时,检视它会将我带往何处

我已告诉你们一些我如何修行的小故事。我并无很多知识,未学很多东西,我学的是自己的心,通过尝试错误的实验,以自然的方式学习。当喜欢某样东西时,我就检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它会将我带往何处,不可避免地,它将会造成一些痛苦。我的修行是观察自己,随着了解与智慧的加深,我逐渐认识自己。

坚定地致力于修行!若你想要修行佛法,请试着不要想太多。若你正在修禅,发现自己想勉强达成特定的结果,那时最好先停止。当心安定而变平静时,于是你心想: “这就对了!就是这个,不是吗?”这时请停止,将一切分析与理论的知识打包收起来,别拿出来讨论或教导。那并非洞见内心的知识,它们是不同的知识形态。

当某件事的实相被看见时,它和书写的叙述是不同的。例如写下贪欲这些字,当贪欲真的淹没内心时,书写的文字不可能传达出和事实一样的意义。愤怒也一样,我们可以在黑板上写这些字,但真的发怒时,那经验是不相同的。我们还来不及读那些字,心就被怒火给吞没了。

若法未引入内心,你就并非真的知道

这点非常重要。理论的教导是准确的,但它们需要被引入内心,必须被内化,若法未引入内心,你就并非真的知道与看见。这对于我没有差别,因为我不曾广泛地学习,但我确实做过一些足以通过某些佛学理论考试的学习。

有天,我有机会去聆听一位禅修大师的开市,当聆听时,我心中浮现一些不敬的想法。当时我不知如何聆听一项真正的开示,无法理解这位头陀比丘在说什么。他的教导好像是出于自己直接的体验,他似乎是根据实相在说法。

之后,我在修行中获得一些第一手的经验,亲见那位比丘所说的实相。我了解到应如何了解,智慧也随着那觉醒而生起,法在我自己的心中生根。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了解到那位头陀比丘的教导是出自他亲眼所见。

他教导的法是直接来自他自己的经验,而非书本,是根据他的了解与智慧所说。当我走上这条路时,我一一见证了他所说的每个细节,并承认他是对的。因此,我继续往前走。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