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关于这颗心

关于这颗心(60)
      ——戒·定·慧

[泰]  阿姜查著  赖隆彦译

第六章 解脱之钥

别追随禅修中的现象,回头检视当下心所

若我们真的发誓坐一段时间,就不应违背誓言与停止,但此时其实只要逐步修行与发展即可,无须立下戏剧性的誓言。尝试稳定与持续地修心,偶尔禅修会很平静,身体所有的疼痛与不适都会消失,膝盖与脚踝的疼痛会自动停止。

我们尝试禅修时,若开始出现奇怪的影像、画面或感觉,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检查心的状态。别舍弃这基本原则,因为生起这些影像的心,必须是相对平静的。别渴望它们出现或不出现,若真的生起,就检视它们,但别让它们欺骗你。

只要记得它们不属于我们,是无常、苦与无我的,就如其它所有东西一样。即使它们是真的,也别停留或太注意它们。若它们顽固地拒绝消失,你就更卖力地提起正念,重新专注于呼吸。至少先做三次又长、又深的呼吸,每次都慢慢将气吐尽,这可能有效,然后再重新集中注意力。

别对这些现象太着迷,它们不过就是如此,且可能是骗人的。无论我们是喜欢或爱上它们,或心被恐惧所污染,它们都是不可信赖的,可能是假的,或看来是真的。

若你经历它们,别试图诠释它们的意义,或投射意义到它们身上。切记它们不是我们的,因此别追逐这些影像或感觉,而是应立即回头检视当下的心所。这是我们的行事法则,若放弃这基本原则,并误信所见的,就可能会忘记自己并开始胡说,或甚至发疯,可能丧失理智到无法和人正常沟通的地步。

相信自己的心,无论发生什么事,只要持续观察心。对于有智慧的人而言,奇怪的禅修经验可能是有益的,但对没有智慧的人则是危险的。无论发生什么事,不要得意或惊恐,若经验到什么,就让它们发生。

思维与检视所经历的每件事

另一个趋入修行的方式,是思维与检视我们所见、所做与经历的每件事,不放弃禅修。有些人一旦完成坐禅或行禅,便认为该是停止与休息的时候,而停止将心集中在禅修所缘或思维的主题上,它们完全抛开它,不再如此修行。

无论看见什么,都要探究它的实相。除了思维世上的好人,也要思维坏人;深入观察富人与权贵,以及困苦与贫贱的人;当你看见小孩、长者或年轻男女时,去探究年龄的意义。每件事都是可供探讨的素材,这便是你开发心的方式。

导致法的思维是缘起的思维,因与果的过程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包括大与小、黑与白、好与坏等一切事物。当思考时,认出它是个思想,并思维它就只是那样,都终归于无常、苦与无我的坟场,因此别执着它们。这是一切现象的火葬场,为了体验实相,埋葬并火化它们。

每件事都是无常善变的

洞见无常意指不让自己痛苦,它是以智慧加以探究。例如,我们获得某些自认为好或令人愉快的东西,因此感到快乐。进一步仔细看看这个好与愉快,有时在持有一段 时间后,便会开始感到厌烦,而想将它送人或卖掉,若没人想买,就准备丢弃。为什么?这个动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每件事都是无常与善变的。若无法卖 掉或丢掉它,我们就开始苦恼。

这整件事就只是如此,一旦充分了解后,无论再生起多少类似的情况,都能同样地被了解。事情就是如此简单,诚如古谚所说:“一叶知秋。”

偶尔我们看见讨厌的东西,或听到烦人刺耳的噪音,便因而恼怒。检视它并记住它,因为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可能会喜欢上它。我们可能会对过去讨厌的事物,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那是可能的!

然后,洞见与智慧就会浮现,“啊!所有东西都是无常、苦与无我的。“将它们丢入这三个普遍特征的大坟场,对于自认得到、拥有并存有的喜欢事物的执着,都会消失。我们将了解,每件事基本上都相同,然后所经验的每件事,都会生起与法相应的洞见。

到目前为止,我所说的每件事,都只是供你们听与想的,它仅仅是谈话而已,人们来看我,我便说话。这些主题不是应闲聊瞎扯几个小时的事,重点是去做它,起身去做它!

这个情况就入我们约朋友去某地,我们邀请他们,并得到回答,然后便起身离开,无须啰里啰唆,只要说适量的话即可。我可以告诉你们一两件关于禅修的事,因为我是过来人,但也许我是错的。你们的职责是,亲自去观察并发现我所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