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44-3) (总第291)

───────────────────────────────────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5月12日

行菩萨道的人修布施供养,是尽我所有作供献,
还要做到不执著功德,一执著,就达不到波罗蜜了

本次提要:

  ■ 行菩萨道的人修布施供养,是尽我所有作供献,还要做到不执著功德,一
   执著,就达不到波罗蜜了
  ■ 只喜欢对人做好事,别人对他做好事,他不接受,如果人人都这样,别人
   布施就没办法修起来了,佛弟子如果缺乏教育,别说六波罗蜜,就连布施
   都推行不出去
  ■ 佛规定比丘可以受供养,出家人叫福田僧,以慈悲心接受居士的供养,是
   替众生培福,居士为了树立法幢可以接受供养,但不应看成是自己的,要
   全部用来做弘法事业


行菩萨道的人修布施供养,是尽我所有作供献,
还要做到不执著功德,一执著,就达不到波罗蜜了

如果没有这样的魄力,你菩萨道是行不起来的,第一个布施波罗蜜你就修不起来。真正行菩萨道的人修布施供养,是尽我所有作供献,哪有替自己保留的?

行菩萨道的人还要做到不执著功德,什么都要空掉,不能想“这是我的功德”。一执著,就达不到波罗蜜了。当然如果你是初进佛门,还在学习,这么想是可以的。可是真正讲到行菩萨道的要求,你这么想,你不就是“有”功德了吗?一“有”就有生,就有生死流转。了生死要先了掉生,没有生才没有死。有人只知道母亲把我生下来叫生,其实这些都是生!再比如你想别的“有”,“我妻子给我生了个儿子。”那不是生儿子了?“我今年赚了很多钱。”那不是生财了?放不下这些“有”,你根本了不脱生死。

只喜欢对人做好事,别人对他做好事,他不接受,如果人人都这样,别人布施就没办法修起来了,佛弟子如果缺乏教育,别说六波罗蜜,就连布施都推行不出去

佛弟子如果缺乏教育,别说六波罗蜜,就连布施都推行不出去。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佛门里流行一种风气:只喜欢对人做好事,别人对他做好事,他不接受。名义上说这个人很清高,可是这种清高是佛门精神吗?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这个不要,那个不要,别人布施就没办法修起来了,菩萨道也没办法行了。佛门的精神是看你有没有贪心。

我从前就碰到过一个例子。有一次同学们陪我路过一个年轻居士家,大家都说他修行很用功,对他都很尊重,有人提议顺路去看看他。这个居士一看我们来了,知道我们还没有吃早饭,马上跑出去买油条、大饼来修供养。有个同学就说,“你每次到我家来,一杯水都不肯喝,我今天也不接受你的供养。”那布施怎么行得起来?

从前有个居士来看我,送来一些水果,说是她妈送的。她要走了,刚好我家有一小箩筐桃子,我说,“你把这些桃子带回去,这是供养你妈的。”她怎么也不肯拿,说:“咱们没有这个福气受供养。”难道我有福气?最后我只好说:“你拿回去,如果你妈不肯吃,你再转供养好了。”你接受了供养再去转供养,那不是更好吗?“别人的东西我不要,我的福气也不给人”,那么布施、供养的修法在修行人中间怎么流通啊?

佛规定比丘可以受供养,出家人叫福田僧,以慈悲心接受居士的供养,
是替众生培福,居士流通啊为了树立法幢可以接受供养,
但不应看成是自己的,要全部用来做弘法事业

佛规定比丘可以受供养,有的出家人却不肯接受供养,居士供养他,他退还回去。出家人叫福田僧,以慈悲心接受居士的供养,是替众生培福,应该要修修慈悲啊。

修菩萨行的人是一颗菩提心,一切为了众生。如果你将来像我这样树立法幢,那一定要给众生培福。树立法幢本身也需要资金的,所以你们供养我,我照样收,但是这个钱我从不看作是我的,钱都是三宝的,我全部用来做弘法事业。必须做到一手进,一手出,这样受等同不受。

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这就是供养三宝。在我们这儿,就是把居士供养的钱都用在供养三宝上。我们办佛教事业是供养佛;盖房子是为了要讲经说法,是供养法;来参加学法培训的,总要让他们吃饱、穿暖,这是供养僧。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