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104-1) (总第700)

───────────────────────────────────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8年12月23日

菩萨放下私有财产,
聚集财宝是为了弘法度众生

本次提要:

  ■ 放下的是世俗上的一切缘,而不是放下菩提心
  ■ 菩萨放下了私有财产,聚集财宝是为了弘法度众生
  ■ 对孩子也不要执著,要把孩子看成是众生的孩子,把他贡献给一切众生
  ■ 经常想回家,是培养自己轮回、流转的习气
  ■ 回家调剂调剂,实际上是过过贪瞋痴的瘾
  ■ 最安全的地方就是修行的僧团
  ■ 菩萨靠缘起的智慧成就圆满的佛果

 

放下的是世俗上的一切缘,
而不是放下菩提心

“菩萨得此智慧而破法执”,成就必须要放下一切执著,有执著就没有成就。我们常听到“放下”,一般只听到这两个字,太简单了,所以作用不大,听多了也无所谓,所以还是放不下。所以要把“放下”两个字讲清楚。实际上“放下”是要你放下执著,如果你不执著,你抓的这个东西,性质就变掉了。放下是放下世俗上的一切缘,而不能放下菩提心的缘;放下是放下世俗气,而不能放下菩提心;放下是放下对我们有害的一切,而不能放下对我们有利的一切。这么理解,就明白其中的区别了。

菩萨放下了私有财产,
聚集财宝是为了弘法度众生

“黄金就是毒蛇”,你放不下财富,整天生活在毒蛇窝里,肯定会被毒蛇咬死。可是菩萨聚集财宝,是为了弘法度众生,如果放下了,他怎么办菩萨事业?他所聚集的财宝,他绝不会看成是个人的私有财产,他没有执著心,一切为公,这个性质就两样了。因为他只是一个运转,而不是执著。

对孩子也不要执著,要把孩子看成是众生的孩子,
把他贡献给一切众生

如果你家是信佛的,或者你是修菩萨法的,一个有善根的中有身投胎到你家里来,你也不应该执著。可是现在信佛的家庭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这就叫执著。而菩萨的家庭把自己的孩子看成是众生的孩子,把孩子贡献给一切众生,是为一切众生把他养大的。

经常想回家,
是培养自己轮回、流转的习气

现在的家庭虽然并没有学习儒教,可是受儒教传统的影响很深。影响到孩子,孩子也是儒教思想。“父母在不远行”,在这种影响下,还有谁肯出家了?离家也不肯离了,一离家,总觉得不习惯,经常想回家。你既然想回家,当初又何必离家?说是因为觉得在家里没意思。既然觉得家里没意思,怎么现在又想回家?因为有感情啊,回了家又觉得家里没意思,来了又要回去,这是在培养自己轮回、流转的习气。

回家调剂调剂,
实际上是过过贪瞋痴的瘾

实际上,这个感情还是贪瞋痴的感情。贪爱世俗的家,留恋不放;又动瞋恨心,同学之间稍微有一点使你不舒畅,心里就不高兴;进步很慢,拖泥带水,这是愚痴心,还是掉在贪瞋痴里边。说得好听一点,回家是调剂调剂,实际上是过过贪瞋痴的瘾。就好像一个孩子断奶,即使他会吃饭了,可是他还想要叼母亲的奶头,因为吃奶吃得太久了,有感情了,离不开了。三岁了还要叼母亲的奶头,好意思吗?

最安全的地方就是修行的僧团

修行就是培养你长大,小时候最安全的地方是母亲的怀抱,今天长大了,还能在母亲的怀抱里吗?母亲也不想抱你了。最安全的地方就是修行的僧团。我们今天都是投向修行僧团里的人,我们这两天在讲佛法是缘起法,好好掌握自己的缘起。

菩萨靠缘起的智慧成就圆满的佛果

“菩萨得此智慧而破法执”,得什么智慧?就是缘起法的智慧。缘觉靠缘起的智慧成辟支佛,“佛”的解说就是“觉悟”。菩萨也靠缘起的智慧开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佛。区别在哪里?缘觉不广度众生,可能只是随缘罢了。菩萨要广度众生,在众生里接触面广,修行经验丰富,所以他能够达到圆满的境界。这个圆满不是了脱生死的圆满,而是彻底究竟的圆满。所以要想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佛道,你必须要在众生的泥坑里滚啊,哪有舒舒服服度众生、舒舒服服成道的?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