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介绍佛教】(36)  
  
佛教能正确地对待一切事物,并已圆满地具足了各式各样的自我解脱,这不同于求感应或祈祷的宗教。
       


什么是佛教
 

第一次结集编辑整理了现存的巴利文《三藏》,它代表了整个佛教。

100年和236年后,分别举行了另外两次阿罗汉的结集,再次重颂佛陀的言教.因为曾有人试图篡解歪曲真正的佛法。

公元前83年,在僧伽罗国王瓦特甘弥尼无畏统治时期,众阿罗汉又进行了一次结集。这样在佛教历史上,《三藏》经典第一次在狮子国的阿芦寺以文字形式记载下来。

由于这些具有卓识远见的高贵阿罗汉,以及他们不知疲倦的努力,无论在现在还是未来,使那些高超的评论家或激进学者们没有染污清净佛法的余地。

卷佚浩繁的《三藏》经典包涵了佛教精髓,它大概是圣经的11倍。

《三藏》即《经藏》,《律藏》,《阿毗达磨藏》(即最高对法藏)。
                 (摘自《觉悟之路》那烂陀长老著 学愚译)

 

释迦牟尼佛创建的佛教

三、原始佛教僧团的经济生活 ②

佛家也常说“四缘具足,安心得道”。四缘在这里指的是衣、食、住、药,也就是说四缘不具足,则无法行道。释迦牟尼组织起了庞大的僧团,他们的经济生活来源和分配方式怎样?释迦牟尼所理想的比丘生活,又是什么样的生活?这是现今的人们,甚至现今佛教的僧团里部分年轻的僧人所知道得为数甚少的。佛陀最理想的比丘生活是“四依住”。依是依靠,住的意思是生存或生活,就是说比丘应以四种生活来源养命。第一依乞食。佛教比丘每日于午前行乞食一次以充腹。比丘原意就是乞士的意思。第二依粪扫衣。佛教比丘用冢间、尸体、垃圾堆等处拾得的废布碎片制衣,以御寒冷。第三依树下住。印度气候温暖,到处有很多的大树,枝叶繁茂足以遮荫,一般的修道士多住林间,所以有佛教比丘也依树下住。比丘的衣食住就这样简单的解决了。但是风寒暑湿会生疾病,病了就须医药,第四依是佛教比丘依陈弃药,就是用药渣或者药店不要的药末等。
                     (摘自《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弘学著)
 

佛教与人类 ⑾

但是在我们佛教的戒律中,当有合理的理由,还是可以回家,虽然如此,也有些人出家之后,就不再回去。现在也有一些人不在父母面前出家,而自己却大大的庆祝一番,然后过几天就还俗,还俗后和以前没有两样。虽然这种现象并不好,但是在泰国还把这种吉祥宴会、各种仪式、庆祝典礼等,都当做佛教的特色来欢喜奉行,花光自己的钱,或浪费国家的资源也在所不惜。如此,才出现各种新的佛教,新的派系,原有的佛法或真理,已经被这宗教仪式所覆盖着,直到消失殆尽。佛法的精神消失后,又产生种种新的潮流,如出家已经成为结婚前必需经历的身份,出家典礼成为群众聚会的地方,或有人把握这个机会大捞一笔,而富有起来。虽然如此,它也被称为佛教,如果有谁指责或批评他,就被当做是邪见,是不了解佛教的人。 (摘自《人类手册》佛使尊者著)

东晋时代之佛教

1 佛图澄

佛教从东渐以来,至东晋之弥天释道安而盛,而道安者,佛图澄之弟子也。澄,龟兹人,亦云竺佛图澄,本姓帛氏。少出家,诵经数百万言,善通达文义。以永嘉四年(西元三一O年)来洛阳,志弘大法,尝以道术感化后赵石勒信服。勒死后,石虎自立,迁都于邺,亦倾心事澄,弥重于勒。二石专以杀戮为盛,虽不能尽用其言,亦往往少回其残忍。澄妙解深经,傍通世论;讲说之日,止标宗致,使始末文言,昭然可了。受业追游,常有数百;前后门徒,几且一万,所营建之佛寺,亦有八百九十三所。
                       (摘自《中国佛教简史》黄忏华述)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