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介绍佛教】(76)  
  佛教能正确地对待一切事物,并已圆满地具足了各式各样的自我解脱,这不同于求感应或祈祷的宗教。        

佛教的主要特色

在《摩偷罗经》中,出现了于此种姓问题有关的另一段有趣的对话。摩偷罗国王对诃阇那尊者说:

“诃阇那,婆罗门如是说:‘婆罗门是人类四种等级中最尊贵者,其它都为低贱。’唯独婆罗门可以算是纯洁,不净者非婆罗门。婆罗门是大梵天从口而生的合法之子,由他特别创造,是梵天的传人。先生,你对此有何看法?”

诃阇那回答说,这是一种空洞武断之言。他指出,一个富裕之人如何雇佣任何一个等级或种姓成员为其奴仆。不管其人种姓如何,恶毒之人投生于恶道,行善之人生于快乐之道。他又进一说,一个罪犯,无论他是那一种姓,都将因其犯罪而受惩罚。他强调指出.加入僧团的所有僧人接受同等的恭敬和礼遇,没有任何的偏见和歧视。

(摘自《觉悟之路》那烂陀长老著 学愚译)

☆☆☆☆☆☆☆☆☆☆☆☆☆☆☆☆☆☆☆☆☆☆☆☆☆☆☆☆☆☆☆☆☆☆☆☆☆☆☆☆☆

佛教的原则 ④

大爱道经的原则──在佛教的法和戒律中,大爱道经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其主要为判断自己或他人的身、口、意,是否符合戒律、佛法,及符合世尊的教诲;我们无论是修行或研究皆需以此做为准则。在家众或出家众,如果能够依照这个原则去实行,在修行上就绝对不会有所偏差、走错方向、错解或是误导别人。根据这个原则,我们就可知道何者应该摒弃、何者应该持续。

大爱道比丘尼听啊!请认清这些法(身行、语言、意想),如果是:

1 、会使你升起欲望、沉迷过瘾。

2 、会使你升起苦恼

3 、会使你的身心聚积烦恼

4 、会使你起贡高我慢心

5 、会使你的心不满足

6 、会使你喜欢和众人闲混

7 、会使你懒惰懈怠

8 、会使你成为不好养的人【注】

你要透彻的明了,此不是法、此不是戒,此不是教主的教诲。

【注】好养──对出家者而言即是不计较、挑剔别人供养之物;对于在家居士而言则是指过简单朴素的生活。佛使比丘著

◇◇◇◇◇◇◇◇◇◇◇◇◇◇◇◇◇◇◇◇◇◇◇◇◇◇◇◇◇◇◇◇◇◇◇◇◇◇◇◇◇◇

佛教信的是什么 ⑤

请看:

佛教讲生老病死(人无法回避生老病死,也不能请人代替)。

讲度一切苦厄(人生有苦,人生有厄。苦是自找的,厄是意外的,突发的,难以避开的。)

讲诸行无常(一切发展变化的,都不能恒常,生老病死、成住坏空莫不如此)

讲诸法无我(事物不能孤立存在,事物没有自主性、独存性)

讲有因必有果(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也不会有无果之因,因果相续,因果重重无尽)

讲般若、讲真如、讲缘起(世间万事万物,莫不由缘而起,由缘而生,也会由缘而散,由缘而灭。世上没有造物主,没有创世主,没有救世主,没有独立的主宰者)

(摘自《中国佛教论坛网》觉真)

◎◎◎◎◎◎◎◎◎◎◎◎◎◎◎◎◎◎◎◎◎◎◎◎◎◎◎◎◎◎◎◎◎◎◎◎◎◎◎◎◎◎
唐代之佛教 ⑤

6 新译时代之大家──玄奘法师 ②

奘、洛州缑氏(河南省偃师县南)人,以隋开皇十六年(西元五九六年)生,十三岁出家。尝于慧日道场,听受涅槃及摄论。又从慧景、严法师、空景二法师、道基、宝逻、道深、慧休、道岳、法常、僧辩等,学涅槃、摄论、毗昙、八犍度、杂心、俱舍、成实等;慨众师各擅宗途,圣典亦隐显有异,莫知适从;乃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并取十七地论,以释众疑。广就诸蕃,遍学书语。贞观元年(西元六二七年。通常皆作贞观三年,广弘明集第二十二所载请御制经序作贞观元年,依玄奘年岁推计,以元年为合),遂私发长安,发趾张掖(即今甘肃省张掖丹诸县地,治斛得,在今张掖县西北),途次龙沙。展转因循,入高昌,经屈支(龟兹),度葱州北隅,历迦毕试,健陀罗,迦湿弥罗、秣底、补罗、阿踰陀,劫比罗伐窣堵等国。(摘自《中国佛教简史》黄忏华述)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