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介绍佛教】(93)  
  佛教能正确地对待一切事物,并已圆满地具足了各式各样的自我解脱,这不同于求感应或祈祷的宗教。
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⑦

世尊答道:“可以的,比丘。诸比丘,假设有些人捉到了强盗,把他带至国王面前,说:‘陛下,这里有个强盗。请陛下指示要给他什么惩罚。’国王就说道:‘你们在早上时用枪刺戳他一百下。’于是那些人就在早上用枪刺戳他一百下。然而,在中午时,国王问(他们):‘那个人怎么样了?’──‘陛下,他还活着。’当时国王就说:‘你们在中午时再用枪刺戳他一百下。’那些人就在中午用枪刺戳他一百下。然而,在傍晚时,国王问(他们):‘那个人怎么样了?’──‘陛下,他还活着。’当时国王就说:‘你们在傍晚时再用枪刺戳他一百下。’那些人就在傍晚用枪刺戳他一百下。诸比丘,你们认为怎样?那人是否会由于被枪刺戳三百下而感到痛苦?”

“世尊,别说是三百下,即使那人只是被人用枪刺戳一下,他也会感到痛苦。”

(摘自《菩提资粮》帕奥禅师)

☆☆☆☆☆☆☆☆☆☆☆☆☆☆☆☆☆☆☆☆☆☆☆☆☆☆☆☆☆☆☆☆☆☆☆☆☆☆☆☆☆

佛法的两面性 ②

我们解决这个困境的办法,一个是把佛法的一面作为真法来接受,而把另一面作为伪造或附赘加以排斥。这样一来,在传统的崇拜式佛教里,我们包容了信仰的宗教性与崇敬那一面,却回避了脚踏实地的世界观与批评探索的任务;或者,为现代佛法作辩,我们可以赞扬佛法的经验性、与科学的相似性,但在宗教那一面尴尬地踌躇不前。然而在思考了真正的佛教精神必须具备的因素之后,很清楚,佛法的两个面貌都是真实的,必须同时兼顾。如果做不到这点,不仅涉险于只接受部分教导的不平衡性,我们个人的佛法修持,也可能受偏向性与冲突态度的障碍。(菩提长老)

◇◇◇◇◇◇◇◇◇◇◇◇◇◇◇◇◇◇◇◇◇◇◇◇◇◇◇◇◇◇◇◇◇◇◇◇◇◇◇◇◇◇
佛陀时代的寺院风貌 ②

经典中也提到许多佛陀曾住过的森林以及园林,如在王舍城的安婆拉就是云游的苦行者们经常来的地方。当然佛陀住这些地方,就有机会与其他宗教的苦行者们会面并谈论,自然佛陀的弟子就仿效他们导师的行持,他们或是与佛陀一起游化,或是与佛陀的大弟子如舍利弗、目犍连等一起游化。

为什么佛陀和他的弟子们如此云游呢?在佛陀时代有许多这样云游的苦行者──如邪命外道,耆那教教徒等等,他们在非雨季时云游,云游是他们实践去贪的一种方法。但是佛陀和他的弟子们云游的目的与此不同,经典中记载,他们是在“解脱人天一切缠缚后”才云游的。佛陀在成道了的几个月之后,去西那尼村之前,对他的弟子们讲:“比丘们,为了芸芸众生的幸福,为了芸芸众生的善益,为了人天的善益和幸福,出于对世界的悲悯,去弘法吧!”这些教诲就表明了他们云游的目的。他们到处游化就是为了“芸芸众生的幸福”。(维加拉特那著 广兴译)

◎◎◎◎◎◎◎◎◎◎◎◎◎◎◎◎◎◎◎◎◎◎◎◎◎◎◎◎◎◎◎◎◎◎◎◎◎◎◎◎◎◎
唐代之佛教 (22)

17 南能北秀 ①

与贤首义净同时代,禅宗五祖弘忍之弟子惠能、神秀,盛弘禅宗。神秀流化北方,尚修练之勤;惠能开宗南服,兴顿门之说。天下散传其法,谓秀为北宗,能为南宗。

惠能,姓卢氏,南海新兴(广东省新兴县)人,生于贞观十二年(西元六三八年),三岁丧父,家贫,采薪养母。尝入市闻客诵金刚经,悚然,问从谁受,曰:黄梅忍大师。遽告其母以为法寻师之意,遂往韶州,闻比丘尼无尽藏读涅槃经,暂听即能会义。咸亨二年,造黄梅,谒弘忍,入碓坊,服劳于杵于臼之间。经八月,弘忍集弟子七百余人,敕各述一偈,若语意冥符,则传衣授法。上座神秀,乃于廊壁书一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遣有尘埃。”卢闻之,曰:“美则美矣,了则未了。”至夜,令童子于秀偈之侧书一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后忍见此偈,遂密付衣法。仪凤元年,至南海法性寺,依法师印宗落发,就律师智光受満分戒。后返故乡曹溪,住宝林寺。韶州剌史韦据,请于大梵寺转妙法轮,门人纪录,目为坛经。寻又返曹溪,道俗归崇者接踵。后由神秀之奏举,武后及中宗,咸降玺书诏赴京阙,称疾固辞不起。开元二年(西元七一四年)寂,寿七十六。后宪宗追谥曰:大鉴禅师。嗣法弟子有四十余人,其最著者,为行思、怀让、神会、玄觉、慧忠。

(摘自《中国佛教简史》黄忏华述)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