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要以殊胜的功德来纪念释迦佛成道(13)

                      ——释迦牟尼佛成道纪念开示

傅味琴 讲于2008.1.18

修行成就少,是因为忽视了四谛法

提要:
 ·释迦佛降生人间,是发的菩提心,成道后说了四十九年法,度了无数众生
  出家证阿罗汉果
 ·末法时期佛门花样多,可惜假花无果实,修行成就少,是因为忽视了
  最根本的四谛法
 ·佛法是正法,贤圣僧是僧宝,假和尚是不能算数的
 ·出家如果是发菩提心、修解脱道,为了度众生,怎能称小乘?
 ·释迦佛以平等心度众生,因众生环境不同,烦恼不同,所以戒律也不同

释迦佛降生人间,是发的菩提心,成道后说了四十九年法,
度了无数众生出家证阿罗汉果

昨天我们讲了释迦佛降生娑婆世界的历史事实,释迦佛从发菩提心开始,世世常行菩萨道,始终没有退过菩提心。他能降生到这么苦的娑婆世界来成佛,十方如来都赞叹他。他做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人世间的一切五欲享受,君王的宝座在他心目中毫无价值,他一直在思考怎样使一切众生脱离苦海。他真正的修行是从逾城出家开始的,经过六年苦行,才达到彼岸,最后在菩提树下功德圆满,彻底觉悟,成就佛道。成佛以后,说了四十九年法,使无数的人得以出家,证阿罗汉果。

末法时期佛门花样多,可惜假花无果实,
修行成就少,是因为忽视了最根本的四谛法

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前中后一贯,没有矛盾。一切法都是从四谛法开出来,可惜后世的佛弟子不知道四谛法,不修四谛法,所以释迦佛说到了末法时期,证果成道的人极少极少。即使末法时期佛门花样特别多,好像还很吸引人,这就好比塑料花店里假花特别好看,可是假花结不出果实来的,只是给人看看罢了。我们常说人不能忘本,修行怎么能够忽视最根本的四谛法呢?

佛法是正法,贤圣僧是僧宝,
假和尚是不能算数的

从度五比丘开始,三宝从此就兴起来了,佛宝释迦佛,法宝四谛法,僧宝五比丘。这五位比丘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榜样,尤其是对出家同学。在家同学应该向出家同学学习,在家出家都应该以五比丘为榜样,因为他们是僧宝。宝在哪里?他们证了阿罗汉果,了脱了生死这就是宝。

我们今天归依三宝,归敬颂里说得很清楚:“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归依佛是归依释迦佛,归依法是归依正法,归依僧是归依贤圣僧。证果的称圣僧,正在朝向证果方向努力的叫贤僧,只有贤圣僧才能称僧宝。不是你说“我是僧宝”,就是僧宝,是有标准的。好比你去找工作,你说,“我是大学毕业”,就算你有大学毕业文凭,买来的毕业证书还不能算数。现在假和尚都说自己是僧宝,这都不能算的。

出家如果是发菩提心、
修解脱道,为了度众生,怎能称小乘?

昨天我们也分析了释迦佛逾城出家走的是解脱道,修的是出离法。有人说,声闻乘修出离法、解脱法是小乘,我只要修大乘。真是口说大话!没有出离乘,哪来菩萨乘?没有小学、中学哪来大学?要说清楚:释迦佛修出离道逾城出家,不是小乘,是大乘。小乘大乘是根据发心,释迦佛是发菩提心的,他出家是为了一切众生得解脱,那怎么叫小乘呢?他雪山六年苦行,集中精力在修禅定断烦恼,为了将来证果成道,度一切众生,这是小乘吗?不抛弃众生就叫大乘,心有大小,法无高下。由于他过去世行菩萨道,今世发菩提心得解脱,所以就成佛了。

释迦佛以平等心度众生,因众生环境不同,
烦恼不同,所以戒律也不同

释迦佛是希望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归依了佛就要学佛的榜样,走出离生死的解脱道,解脱烦恼,解脱生死轮回,这是他的本意。所以他当初建立僧团,全是比丘僧。

后来因为从小抚养他的姨母要求出家,释迦佛不同意。阿难心软,替姨母说好话,释迦佛也就同意了。从这个因缘开始,僧团里就有了比丘和比丘尼。不过释迦佛说了一句话:我僧团里有女性出家,正法要减少五百年。还特地给比丘尼订了八敬法和三百四十八条戒,比男的戒条多得多。这不是释迦佛没有平等心,好比医生看病,对每个病人处方都不同的,因为病情不同,有的处方只有四五味药,有的处方要三十几味药,能叫不平等吗?女性烦恼重,气量小,有慈悲心却缺少智慧,所以如来对女性的保护多一些。

而且女性对男性的感情,比男性对女性的感情重得多。世俗传统都是男的去追求女的,其实女的也是在等着男的来追求,要不然男的一追求,她怎么就同意了呢?如果女的不等男的来追求,男的来了,她也不会理他。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