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律海十门】

明智觉观存念门第十(10-6) (总第72)

───────────────────────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1999.11.29)

 

不谦虚就会闹矛盾,要恒顺众生

提要:
 ·不谦虚就会闹矛盾,要恒顺众生
 ·争得厉害,其实是气得厉害
 ·千年少有无争人
 ·依顺我,人家要不高兴;依顺人家,我没有不高兴,何乐而不为?
 ·能送给同学一个欢喜,也是在培福
 ·对人要尊重、恭敬,多替人家的道理想一想


不谦虚就会闹矛盾,要恒顺众生

“谦谨”,谦是谦虚,你们有时候很不谦虚啊,所以会闹矛盾。修行人要处处恒顺众生,当然了,坏的地方不能恒顺哦。如果你是好心,他也是好心,距离也差不多,那么你去恒顺恒顺人家。一争起来,个个都有道理,如果没道理就争不起来了。一个人讲话了,另外一个人也发表意见,“看样子还是你的好,就照你的。”那就再也争不起来了,不信,你试试,你这么办了,那一个也客气:“那么先照我的试试看,不行么再调整。”“我说过了么,就照你的么。”“那么就照我的试试。”“是照你的,一定要照你的,不照你的不行。”你谦虚了,即使吵,吵来吵去吵就这两句话,吵得起来吗?就吵不起来了。

争得厉害,其实是气得厉害

你们给我做事情,你以为我样样满意的,哪里!有的学生也不照我的意思办,我说:这个事情照这么这么办。他要照他的,“老师,我看还是先搞这儿后搞那儿。”“哦,好吧好吧,就先搞这儿。”从前的我不是这样的,从前的我争得厉害,其实就是气得厉害。在一个居士家里,我觉得他家不对头,我给他讲道理,分析给他听,分析完了,已经晚上九点半了,快十点了,我要回家了。走到马路上,走了一半路,想想,还有几句话没跟他讲,我会重新回过去,非讲完不可。快到了,又想想,算了算了,只好自己劝劝自己,再回去,人家怕也不高兴了。

千年少有无争人

夫妻之间可苦了,夫妻不会走的,争起来讲不完地讲,可以讲五天了。到了第二天,想想:昨天这件事情,你还有的地方不知道。第三天想想:有的道理你不明白。第四天想想:你中间有句话,啥个意思?(众笑)所以后来我写了一句话:“千年少有无争人”,古今中外一千年,没有口舌之争的人,很少有。

依顺我,人家要不高兴;依顺人家,
我没有不高兴,何乐而不为?

现在我说:“好,好。”哪怕这个意见我不同意,我也说:“好,好。”那么我再也不争了,天下太平了。因为这种小事情差一点么就差一点了,有什么关系呢?依顺了我,人家不高兴;依顺了人家,我没有不高兴,何乐而不为?你为什么不肯这么做?“依顺人家我不高兴啊。”就不肯做了。

能送给同学一个欢喜,也是在培福

你们能送给同学们一个欢喜,也是你的福气,也是在培福。我们这儿不主张送礼,你们过生日,我一只蛋糕也不准买,买什么蛋糕?我们最崇高的礼品,是送给同学一个欢喜,让他发个欢喜心,这是最珍贵的礼品。

对人要尊重、恭敬,多替人家的道理想一想

要做到这一点,你首先要保持谦虚,要尊重人,要恭敬人,要多想想人家想出这些脑筋来,也有他的道理,多替人家的道理想一想。如果你想不出来么,听听人家的解说、分析,跟自己差不多的,就照人家的;或者呢,自己比他的办法稍微好一点,你也解说解说,人家一时想不通,还是坚持要照他的,你就照他的。

有许多问题,你们照我说的做就好办了,譬如像上一次宝塔开光,你们要去演出大合唱,有的人么主张服装要整齐,我说“好,好。”服装整齐,买一套,最便宜的五六十块钱,二十个人要一千块了。有人跟我说了:“用不着,咱们就穿自己干净一点的,各种式样都有,也丰富多彩么。”我说:“好好好。”我都说好了。你跟我讲这一点也好,讲那一点也好,最好怎么样?最好别花钱。(众笑)我不是说你的主意不好,我是抓现在最主要的矛盾:咱们现在是要保证吃饭,穿西装就不必要了!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明知觉观存念门第十

一、不为寿命财物扰乱否?
二、内怀一切能作宽大否?
三、于斗争生起及无义之事,能先
  见否?
四、一切作为众务,不以好名彰显
  发动否?
五、作事具妙慧而小心谦谨否?
六、受用莫得,亦不希求后来能得
  成为某样之正念有否?
七、要知受用十分得有,多成扰乱
  或至衰残充量之诤讼,时时知
  觉否?
八、不隐藏他成就之能力否?
九、于其受用节俭最低否?
十、有大势力能作谦小之成就否?
十一、成为不识父者否?
十二、成为不识母者否?
十三、成为不识沙门者否?
十四、成为不识贤善士夫者否?
十五、成为不敬奉尊长否?
十六、于佛作不恭敬否?
十七、于法成为不恭敬否?
十八、于僧伽成为不恭敬否?
十九、于戒等学处正真受习,成为
   不恭敬否?
二十、于戒律仪有毁犯否?
二十一、于诸根能作护持否?
二十二、不作放逸好爱女人之事
    否?
二十三、与亲属及异姓之亲属、结
    党厚密、与大臣等为友,
    能作远离之成就否?
二十四、若观察多人于我不作厌贱
    否?
二十五、我所作为成为不法之行为
    否?
二十六、成为执持非分不如法否?
二十七、成为完全抛弃正法者否?
二十八、成为完全抛弃惭愧者否?
二十九、成为善巧有智人等悉不与
    共、而不思方便询问于人
    否?
三十、应自思想成为放逸败坏之习
   气现行否?
三十一、若如来金口所说一切经
    教,有不依教住否?
三十二、于超涅槃事业,成为属于
    悬远之见者否?
三十三、成为颠狂作事,而且积累
    败坏,身体死后,苦行恶
    道、邪倒堕落、地狱有
    情,是我受生处否?
三十四、设若于彼死后,与其命运
    极坏之诸有情共生否?
三十五、而谁与谁受生彼与彼之颠
    倒行为,而今成为念念明
    白者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