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普贤行愿品(10-8) (总第66)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11.24


 “世和是苦集,此属道谛”,
从道谛进入灭谛,就能了脱生死

提要:

  ■ 利和就要平等,你要搞特殊,在这儿是行不通的
  ■ “世和是苦集,此属道谛”,从道谛进入灭谛,就能了脱生死
  ■ 世俗人所追求的都是肥皂泡泡的美丽
  ■ 心里满是贪瞋痴,追求的无非是名和利,暗地里你争我夺,和得起来吗
  ■ 世俗里的同学聚会,吃完饭,又分道扬镳了,就像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前
   面的路你走好!
  ■ 佛弟子的和是大家共同走上修行的菩提大道,何必对世间上亲友的相聚这
   么重视

 
利和就要平等,你要搞特殊,在这儿是行不通的

利和呢?你们一起在斋堂过堂,就是利和。假如你到外面买熟食吃,那就不平等了,利益一样才是平等。清定上师在四川昭觉寺作方丈,他也是到斋堂里去过堂的。有时居士们供养他一两小碗的好菜,他就跟侍者师说:“把这些菜都倒到大锅里去”,大家一起吃。

我们这儿有零用金、衣单费,还有医疗补助金、养老金、堂口补贴,大家都有,标准一样,你要搞特殊,在这儿是行不通的。说句笑话,你又不是头上出角的,如果你真的现出一个牛头来,我老师马上跑掉,吓坏了。(众笑)

“世和是苦集,此属道谛”,
从道谛进入灭谛,就能了脱生死

令僧安乐,必须建立在和合的基础上。和也有区别,“世和是苦集,此属道谛”。世俗人也讲和,做生意要“和气生财”,家里要和,“家和万事兴”,夫妻讲“百年好合”。我们也讲和,但性质不同。我们修的是断烦恼的道,是修道人的和,这是道谛,从道谛进入灭谛,那就能了脱生死、证阿罗汉果,所有痛苦永远断尽了。

世俗生活里的和,是属于苦谛、集谛,里边有苦。苦是从烦恼聚集而来的,世俗里的和本身就带着烦恼,有烦恼就必有苦。今天和,明天吵架,后天和了,大后天又吵架了。

世俗人所追求的都是肥皂泡泡的美丽

世俗上人的讲话都是不全面的,也不是长远看问题。比如世俗上有句话,“床头上吵架,床尾上白话”,就是说夫妻吵吵闹闹是家常便饭,没关系的,床头上两个人吵得起劲,过一会儿床尾上两个人又讲话了。这话只讲了一半,还有一半我来补充:床尾上讲话,到床头上又吵架了。家庭里天天讲要百年好合,父母也盼望小夫妻和和睦睦,好好过日子,亲戚朋友也经常劝夫妻要和,可是一个家庭一年要吵多少次架?好话连篇,都像肥皂泡泡,看着美丽,不到两秒钟就爆掉了。世俗人所追求的还不是肥皂泡泡的美丽?真是小孩子的无知了。

心里满是贪瞋痴,追求的无非是名和利,
暗地里你争我夺,和得起来吗

心里满是贪瞋痴,追求的无非是名和利,暗地里你争我夺,和得起来吗?即使一时和起来了,那是表面呀!从前听老师讲历史,“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历史的事实就是这样,分久了又合起来了,合久了又分开了。所以世俗上的和仅仅是在烦恼里表现一点花俏罢了,因为他们本身就没有断掉烦恼。而佛门里的和是在断烦恼中出生的。苦、集二法是流转生死的世俗法;道谛、灭谛是出离生死的出离法,所以这两个和大有区别。

世俗里的同学聚会,吃完饭,又分道扬镳了,
就像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前面的路你走好!

从前我有次坐火车,同座的是个年老妇女,她很重视大学同学每年的聚会,每年必到。其实相聚以后,最多大家吃顿饭,说说好话,吃完饭,又分道扬镳了。等到明年再见,有五个同学怎么没到?已经永别了,再也见不到了。还有五个同学呢?太老了,走不动了。那死了以后会怎么样?有的升天道,有的继续做人,有的掉入畜生道、地狱道,还是各走各的道。就像现在对死者送别时,流行的一句话:“前面的路你走好!”

佛弟子的和是大家共同走上修行的菩提大道,
何必对世间上亲友的相聚这么重视

我们佛弟子的和是大家共同走上修行的菩提大道,将来一起证果成道,何必对世间上亲友的相聚这么重视?几年前,咱们在福鼎九峰寺禅修,来了个上海人,当初我认识她的时候,她还很年轻,尚未结婚,那次到九峰寺来,她头发都白了。她也是来学佛听法的,可是没过几天又要回去。我说:“你退休了,在这儿多听几天法。”她说:“我家里有大事情,过几天我丈夫家十兄弟要碰头,还要互相磕头,你说这个事情大不大?”把这当作大事,还是佛弟子呢。这种世俗观念太强的人,在我们这儿是和不来的。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