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虚云和尚传(84)

何明栋 著

所以,虚云和尚反复强调佛法修持者只有使自己始终处在道中,才能够较好地实践百丈怀海祖师倡导的“农禅并重”祖训。推而广之,只有认真实行“农禅并重”,走自力更生,生产自养的道路,才能丰富常住经济,解决僧众生活及修持所需,也方能使僧众的佛教活动得到保障。这样,佛教才能真正适应新的社会形势的发展需要,方可以不被淘汰,而能在现有基础上图强增大。

应当说,晚年驻锡于江西云居山的数年中,虚云和尚在率众如法修持的同时,审时度势,根据国家形势新的发展,响应人民政府号召,走自力更生、生产自养道路。自己以百余岁高龄,率先垂范,秉承百丈怀海祖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祖训,勤事农禅。一方面,以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佛法祖规新的进一层次的认识,结合云居山真如禅寺常住的实际,丰富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佛教传统的“农禅并重”理论,使之与现实社会实际相结合,印证六祖慧能大师“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教导。同时,在虚云和尚亲自组织与带领下,云居山真如禅寺常住的“农禅并重”开展得红红火火,成绩非凡。开始僧众们各视所长,分为农田与建筑两个队。到1954年随着全国农村合作社的普遍建立,云居山真如禅寺也组建了“云居山真如禅寺僧伽农场”。对此农场的组建与管理尤其利益分配等方面,虚云和尚以“大觉农场”“组织简章”为基础。结合学习世俗社会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评定工分,计劳受酬等方法与制度,改进收成、利益的分配。在确保严奉戒律的前提下,进一步充实了寺院僧众“六和共住”的原则,调动了广大僧众参加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大家群策群力,推广良种,使用新农具,合理施肥等一系列措施,因而使常住的农业、林业和副业等诸多方面的收成年年有所提高。1955年就基本上解决了僧众口粮之所需,而后逐渐增多,进而达到经济的自给有余。与此同时,真如禅寺殿宇修复重建工程进展也较快,不到5年时间,就使建筑面积达近万平方米的殿、堂、楼、阁建筑群体拔地而起,屹立于云居山莲花城中央,气势雄伟,端庄俊拔。诸殿堂内近千尊佛、菩萨及历代祖师圣像一一重塑,装金饰彩,如法遵制,庄严无比,使这座沉寂了近百年的千年祖师道场雄姿再现,声名远扬。

从另一方面看,在虚云和尚的亲自带领与组织下,真如禅寺常住前后住过数百名僧众,过着如法如律的宗教生活。特别是虚云和尚结合时代的变迁,将传统的“农禅并重”思想与实践做了较大的充实与发展。与此同时,在虚云和尚的以身示范带领下,真如禅寺内逐步建立了一套道风正、规矩严、农禅好的现代佛教丛林管理规制,一直延续下来。虽然中间有“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与破坏,但这一套管理规制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又逐步在云居山真如禅寺得到恢复与重建,使之又以规矩严,道风正,农禅好而得到世人好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更于1989年在上海召开的居士座谈会上,特别把云居山真如禅寺同福建莆田广化寺、四川成都昭觉寺等列为“都是道风好的道场,可以树立为样板”丛林。

非仅只此,在虚云和尚亲自带领与组织真如禅寺常住如法修持的同时,僧众齐心协力共同实践“农禅并重”祖训,并为之充实了许多有着鲜明当今时代特色的内容。在此之中,极为重要的一方面是在虚云和尚的亲自教导与严施钳锤之下,培养并造就了一批僧伽人才。他们之中有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云居山真如禅寺方丈一诚、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兼庐山东林寺方丈传印、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吉安青原山净居寺方丈体光等。当年在虚云和尚的谆谆教诲与严格熏修下,得到锻炼与造就,今日各据一方,承担如来家业,率众修持,奋力弘法,特别是在发扬光大中国佛教传统的“农禅并重”方面,贡献尤为突出。

综观自在广东乳源县云门山大觉禅寺创办“大觉农场”开始,尤其是晚年驻锡江西云居山,率众重振这座千年祖师道场的数载中,虚云和尚对于中国佛教悠久的“农禅并重”传统的弘扬与光大,在思想理论、机构组织、具体实施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中国佛教当代史上写下了特色鲜明的新篇章,对于中国佛教与社会现实关系的协调、中国佛教教制与僧团建设的加强和深化等诸多方面,直至今天仍然有着较高的借鉴意义与启迪作用。

   上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