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修行人之路】(1)

修行人应离欲,走清净出离道,走菩提大道

修行

学三皈依

很多的道友都问我这么一个问题:“老法师啊!我们不晓得怎么样修行?”

任你学哪一法,都有个共同的基本要求,都要做到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如果没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称为佛弟子;不称为佛弟子,你就不能够依照佛的教导去做,你便不能领受佛的教导。大家受三皈依的时候,皈依师可能都会跟大家讲过──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意义。

皈依三宝之后,你就依着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修行,这是一切的根本。如果没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修其它的一切法门全不能成就。这不是我说的,而是佛的教导。(摘自《修行》梦参老和尚开示录)

◇◇◇◇◇◇◇◇◇◇◇◇◇◇◇◇◇◇◇◇◇◇◇◇◇◇◇◇◇◇◇◇◇◇◇◇◇◇◇◇◇

 持戒功德

1.“没有后悔,以此为前行,可逐渐得到解脱。”

2.“临终无后悔。”因一生持戒修行,没有空耗暇满人生,以此善根将获得安乐,故无后悔,犹如病人远离病痛一般。安详地离开人世。

3.“十方名闻普扬。”无论出家在家,只要真正持戒修法,则以其恬静的神态,不与世争的超脱与令人肃然起敬的威仪,自然获得众人的生信、恭敬,与十方天神、护法的赞颂。

4.“寤寐安乐。”受持净戒,即使在梦中也不会造业,非常安乐,无恶梦。因其具足出离心,且得到了三宝的加持,有如得到无上如意宝一样。

5.“睡眠时得护法神护佑。”人在睡觉时毫无自我保护的能力,以持净戒之力,可感得护法神的冥冥护佑。 (摘自《声闻地论》)(摘自《佛学通讯》2003年5月)

◇◇◇◇◇◇◇◇◇◇◇◇◇◇◇◇◇◇◇◇◇◇◇◇◇◇◇◇◇◇◇◇◇◇◇◇◇◇◇◇◇

   南行散记

※理海

2003年1月13日 星期一 暑气依然

中泰两国虽系毗邻之邦,但其风俗、习惯、语言却有较大差异,在泰期间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造成了诸多不便。首先,是饮食问题,泰国僧侣的饮食是托钵随缘乞食,也不分荤素,所以,大多都不会做饭。若做素食,不是缺油,就是少盐。再就是饭食中的咖喱粉味,大家总难以习惯。其次,是住宿问题。住宿基本上是床挨着床,最少的三人一间,还有九人一间。门窗都无防备蚊虫的设施,团员饱受蚊虫侵扰。国宗局和中佛协几位领导小组成员的住房条件更差,不仅狭小,且面对洗手间。两个洗手间又无通风口,气味难挡。比起饮食和住宿问题,最大的障碍还是语言问题,泰方没有为我们配备专职中文翻译,许多问题都无法沟通。因此,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不仅无法及时沟通,有时还会产生误解,面对这种场合,我们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困难重重,但护法团成员满怀对佛陀的虔诚,用毅力和智慧努力克服和战胜各种困难,决心圆满完成护法任务。

(摘自《佛学通讯》2003年6月)

◇◇◇◇◇◇◇◇◇◇◇◇◇◇◇◇◇◇◇◇◇◇◇◇◇◇◇◇◇◇◇◇◇◇◇◇◇◇◇◇◇

  参学琐谈

前言

真华法师写了本回忆录《参学琐谈》,谈的虽是他五十年前青年时期的参学经历,但现在读起来仍能强烈地感悟到与当前的丛林生活息息相通。在今天现实生活中,也极具深刻的教育意义。

真华法师自幼在河南一个偏僻的小庙出家,曾是千千万万僧青年中普通的一员,既无个人的显赫背景,也无神通异能的传奇光环。在当时国家处于大动荡的年代,为求正法,甘冒风险,行脚大江南北,视逆境为大加持,积极进取,持久不懈。他长期参访在僧团的基层,熟悉僧众思想跳动的脉搏,洞悉长短、悲心不已!在遭遇法难,被迫还俗时,始终不忘自己是出家的比丘,为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机缘到来,毅然抛舍个人在社会上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投奔僧团重披袈裟!在《参学琐谈》这部回忆录中,反映出的这种锲而不舍的坚定心和为振兴佛教而直言敢谏的品德及饱经困厄终成法门龙象的经历,使人领略到平凡中见伟大的风光。(摘自《参学琐谈》释真华著)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