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修行人之路】(9)

修行人应离欲,走清净出离道,走菩提大道

修行

皈依的时候,一定要先念佛、法、僧三宝的功德,先念佛的功德。

什么叫佛?佛就是觉悟的觉。当你觉悟了,你就是佛;你没觉悟,你就是众生。你现在在哪一道,就是哪一道的众生。但是觉悟有究竟,有不究竟,佛也有分证的。依《大乘起信论》,最初是“不觉”,现在我们大家都是不觉。不觉,遇到佛、法、僧三宝,皈依佛、法、僧三宝,学佛、学法、学僧,你开始觉悟,这叫“始觉”。觉悟之后,渐渐学渐渐证得,这叫“相似觉”;相似觉悟了,还没彻底觉悟。要是按菩萨的位置来说,相似觉就是十信位、三贤位的菩萨。从相似觉,渐渐的就能证得了,一分一分的觉悟,就是“分证觉”,就是登了地的菩萨;证得一分法身,消灭一分无明,这叫分证觉。到了究竟成佛,叫“究竟觉”。我们能皈依佛的这是自觉,所皈的是指着究竟觉说的。我们现在只是刚发起觉悟,达到究竟觉悟,因为我们皈依三宝、学佛,能够渐渐消除自己的业障,渐渐的觉悟,这就是佛。(摘自《修行》梦参老和尚开示录)

◇◇◇◇◇◇◇◇◇◇◇◇◇◇◇◇◇◇◇◇◇◇◇◇◇◇◇◇◇◇◇◇◇◇◇◇◇◇◇◇◇
诸恶莫作

诸恶莫作是诸佛的重要教诫之一。不造恶的思想、语言、行为,能阻塞恶趣之门。

三毒(贪.瞋.痴)、五盖皆是恶,造恶时的心理状态是痴、无惭、无愧、掉举。痴是无知或漠视正理,瞎了心眼。无惭是无耻为恶,不尊重自己。无愧是无惧为恶,不尊重他人。掉举是散乱、不安。还有其它不善的因子,必然在为恶时长相随伴,染着心地,如芒刺在背。佛陀说惭、愧二妙法维护世间道德,若无惭.愧则与畜生无异。所以教导惭愧心、羞耻心,可令人安分守己,崇尚道德,远离恶法。若逾越世间道德规范,失名声、失地位、失德望,最对不起的当然是自己,不是父母、妻小。社会风气常有败坏相,如:整人.恶作剧、黑金政治、国库通党库.党库通私库、开支票.骗选票、男盗.女娼(裸体写真是新形式),都是败坏道德,糟蹋惭愧。 (摘自《嘉义新雨》第31期 明法比丘)

◇◇◇◇◇◇◇◇◇◇◇◇◇◇◇◇◇◇◇◇◇◇◇◇◇◇◇◇◇◇◇◇◇◇◇◇◇◇◇◇◇

南行散记 ⑨

                ※ 理海

2003年1月23日 星期四 朗月当空

很多同学都希望出去购物,所以,我们联系居士为我们安排,决定分两组出去。我率第一小组先去。首先,到佛教用品一条街购物,而后又到成衣批发市场,这里有很多汗衫,同学们购了一些,由于时间尚早,又去了居士家,在主人的请求下,大家念了一部忏悔文。

吃完晚饭回到住地已是晚上九点多,虽然很累,但无法入睡,看着屋顶,思绪万千。想到今天购买的东西,竟在不经意中用了三万多铢。我不免仔细思考,这么多钱怎么就不经花呢?记得在改革开放初期,听到“万元户”的称呼,周围的人既羡慕,又觉得是那样遥不可及。想想也是,如果一个人能活一百岁来计算,那也只有三万六千多天。三万多元钱很快就会花光,而生命中三万多天真是太有限了,可以说稍纵即逝。况且,大部分人很难活到一百岁。如此来看,活着的人更应珍惜生活,珍惜友情、同事之间的因缘及生命中的每一天。为人处世要学会把握当下,凡事不要刻意比较,更不须去计较,因为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看破、放下其实就会活得轻松、活得自在。

(摘自《佛学通讯》2003年7月)

◇◇◇◇◇◇◇◇◇◇◇◇◇◇◇◇◇◇◇◇◇◇◇◇◇◇◇◇◇◇◇◇◇◇◇◇◇◇◇◇◇
 参学琐谈

俗语说:“立在人檐下,怎敢不低头?”好吧!为了避免肚子唱空城计,为了怕夜行发生意外,就向他低一次头吧!于是,我拎着行李大踏步走进了东厢房。

我的行动,使那位不太表示欢迎我的同道,似乎很感到意外。我走进房子里,他正忙着在收拾案板上的菜碟子和馍筐子,一见我进来,手里端的东西好像也不知放在哪儿好了,怔儿怔气地端着馍筐子站在当地瞅着我,我则不慌不忙地把行李放下走近他,然后合掌说:“你老就是这寺里的住持吧?我想今晚在宝刹打扰一宿,你老慈悲慈悲好吗?”

我以为这么两句客气话一说,一定会博得他的好感,和以前遇到的几位大德一样,大开其方便之门,欣然招待,给予食宿,天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料事实竟大谬不然,两句客气话不但没有得到他的好感,反而被他老实不客气地教训了一顿。

(摘自《参学琐谈》释真华著)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