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修行人之路】112
修行人应离欲,走清净出离道,走菩提大道


修行 (112)

但是你想发心到这里修行,或是发心、发愿“我长时要受持三宝”,你得有定力。有了智慧了,决定了,有了定力了,你才能够真正皈依。你受的是皈依,如果不修行,不可靠的。你没有慧、没有定,皈依所受的效果很小,容易动摇。你碰见一个有神通的人说:“我能使你发财。”或者你另外又找女人,你太太跟你吵架,他告诉你:“我能使你太太不跟你吵架,能有些方法帮助你。”这完全是邪道,绝对要不得。凡是在五欲境财、色、名、食、睡,来帮你忙的,绝不是正道。但是你自己,没有定力,就动摇了。有定力的,谁说什么,不会被他转。因为你皈依三宝,有了慧心,定力已经产生,这叫定心。

这跟《华严经》上讲的十信位菩萨,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心、戒心、愿心那十种心,有所不同。我这里讲的是浅近的,是按着一般的受了三皈依之后,应当有的、必然有的这些现象。如果你要修行的话,这个现象就有了,不修行的话,没有。

(摘自《修行》梦参老和尚开示录)

◇◇◇◇◇◇◇◇◇◇◇◇◇◇◇◇◇◇◇◇◇◇◇◇◇◇◇◇◇◇◇◇◇◇◇◇◇◇◇◇◇
参学琐谈 (112)

九 补怛洛迦

在沈家门诸天庙挂了个不三不四的水火单,还同一位老外道抬了半夜的杠,次日吃了早饭,我们即同从上海来的两位同道到了码头,希望在午前能够到达普陀山,从容不迫地先在山上逛逛然后再去挂单。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感应?我们刚刚到了码头,就看见一个出家人站在一只小船上向我们招手,并喊道:“老菩萨!老菩萨!上来,我们一道去!”于是乎,我们五个人便一齐上了那只小船,一文也没有花,就顺利地到了我向往已久的普陀山。

普陀山,有人说即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补怛洛迦山。我为了想证实这种说法,在开始写这篇小文之前,曾花了半天的时光,翻阅《大方广佛华严经》,找寻有关的记载。结果,在该经的第六十八卷中找到了这样的一段经文:一个叫做鞞瑟胝罗的居士对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汝可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即说颂曰:‘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皆遍满,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在此山,汝应往问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

善财童子听了鞞瑟胝罗居士的指示,即

“渐次游行,至于彼山,处处寻觅此大菩萨。见其西方岩谷之中,泉流潆映,树林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跏趺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令其摄受一切众生。”

“善财童子,欢喜踊跃,合掌谛观,目不暂瞬,作如是念:‘善知识者,则是如来;善知识者,一切法云;善知识者,诸功德藏;善知识者,难可值遇……。’”

“尔时善财童子顶礼观自在菩萨足,绕无量匝,合掌而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菩萨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已成就菩萨大悲行解脱门。善男子!我以此大悲行门,平等教化一切众生,相续不断。我以此大悲行门,常在一切诸如来所,普现一切众生之前:或以布施摄受众生,或以爱语、利行、同事摄受众生;或现色身摄受众生;或现种种不思议色净光明网摄受众生;或以声音,或以威仪,或为说法,或现神变,令其心悟,而得成就;或为化现同类之形,与其共居,而成熟之。善男子!我修此大悲行门,愿常救护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离险道怖,离热恼怖,离迷惑怖,离系缚怖,离杀害怖,离贫穷怖,离不活怖,离恶名怖,离于死怖,离大众怖,离恶趣怖,离黑暗怖,离迁移怖,离爱别怖,离怨会怖,离逼迫身怖,离逼迫心怖,离忧悲怖。’”

“复作是愿:‘愿诸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远离一切怖畏;离怖畏已,复教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转……。’”

“尔时善财童子,敬承其教,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上面的一段经文,不仅已说明了补怛洛迦山的景色,而对于观世音菩萨怎样修“大悲行门”的经过情形,也说得非常清楚了!不过,经上所说的毕竟是圣者的境界,以我们肉眼凡夫的境界来说,对这种境界似乎尚无法亲切的体会。因此,我想以我对这座名山圣地所见所闻所知道的一鳞半爪,再向读者作一次介绍,以免发生误会。

(摘自《参学琐谈》释真华著)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