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修行人之路】(49)
修行人应离欲,走清净出离道,走菩提大道

修行 (49)

在场大多数的道友都受过三皈依,我不是劝人受三皈依,得有因缘,得有福报,没有福报是不可能的。不是因为你劝来了,要等因缘成熟了再来。我曾遇见一个故人,彼此住了四、五十年,他以前就知道我是和尚,他始终不信,跟他讲什么都不信,那是没办法的。现在距离很远,他反而跑来找我受三皈依。他在我跟前,连赞叹随喜心都没有,你有什么办法。佛在世的时候,东城老母,根本不信佛啊!佛给她现身,她都不信,一直到佛涅槃,她也不信。这是因缘,这是业,不是由人所能、所为、所知道的,很多事情非你意愿所能达得到。(摘自《修行》梦参老和尚开示录)

◇◇◇◇◇◇◇◇◇◇◇◇◇◇◇◇◇◇◇◇◇◇◇◇◇◇◇◇◇◇◇◇◇◇◇◇◇◇◇◇◇

正确的修行

14. 但是,我们读过有关佛陀生平的经典,他如何坐在菩提树下,对自己下定决心:“只要我还未到达无上正觉,即使血枯了,我也不从此坐起来!”

15. 在书本里读到这些,你可能也想自己试一试,你要像佛陀一样做。然而,你却没有考虑到你的车子只是小小的一辆。佛陀的车子是一辆真正的大车,他能开一次就到达。以你的极小的小车,怎么可能一次就到达呢?那是不同的情况的。

16. 我们为什么会那样想呢?因为我们太极端。有时我们走得太缓,有时又太急。这平衡点可真难找。(摘自《福聚院网站》阿姜摩诃布瓦)

◇◇◇◇◇◇◇◇◇◇◇◇◇◇◇◇◇◇◇◇◇◇◇◇◇◇◇◇◇◇◇◇◇◇◇◇◇◇◇◇◇
蒂帕嬤不凡的一生 ⑤

 

几乎在同时,她血压回归正常,心悸消失。过去爬不动禅修中心的楼梯,如今轻松自如。日日夜夜的惧怕悲哀,也随之消失,代之以前所未有的宁静与自信。她又修习了两个月之后回到家里。蒂帕嬤从此开始了一次次禅修之旅。接下来的一次闭关中,她再次突破,转变的经历相似,然而痛苦更为剧烈。达到第二阶之后,她的身体与思维状况再次发生变化;不安感从此消失,体力有所增长。

那些了解蒂帕嬤的人,对她的改变大为惊奇。一夜间她从病病怏怏、悲痛欲绝的中年妇女,变成健康独立、容光焕发的新人。家族和朋友受其影响,特别是她的妹子贺玛和孩子,还有女儿蒂帕也开始禅修。两位中年妇女带着子女,在一群身着土黄色僧袍的比丘中坐禅的景象,蔚为可观。即使在家里,修行气氛也极严肃,吃饭时保持静默,不得相互张望。过了一年的修习,贺玛达到与蒂帕嬤一般的境界,而巴如阿宗族里的四个女孩两个男孩达到至少是初阶境界。蒂帕嬤一次又一次告诉女儿,只有禅修才能达到真正的宁静。 (摘自《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

◇◇◇◇◇◇◇◇◇◇◇◇◇◇◇◇◇◇◇◇◇◇◇◇◇◇◇◇◇◇◇◇◇◇◇◇◇◇◇◇◇
参学琐谈 (49)

海秀回了南京,使我这个第一次出远门的人,不无孤独寂寞之感!好在同路上山的三位戒兄,待我很友善,举凡他们有什么事或外出游览,总是邀我同行,因此,在开堂之前减去了不少的寂寞,同时也游遍了宝华山的名胜古迹。如:寺外的戒公池、环翠楼、祖堂、宝塔、龙池、老虎洞、拜经台;寺内的无梁殿、铜殿、韦陀殿、戒坛,以及许许多多的什么殿,什么堂等等,无不留有我和他们三位戒兄的脚迹,并且有时候假借去大寮(厨房)提水或打饭之便,也常跑到山门外,与那些边晒太阳边捉虱子的老修行们闲聊聊。如果正聊着突然看到一个身穿黄海青(宝华山的引礼师及其他的戒师,都是穿黄海青)的人从山门内踱出来时,我们则像老鼠见了猫似的,赶快顺着围墙从小角门溜进大寮。

宝华山神奇古怪的故事很多,那些自命“老宝华”的老修行们,不摆则已;一摆起来就没有个完,什么山神土地受戒啦,韦陀菩萨化缘啦,青龙显圣啦,黑虎护法啦,乾隆皇帝寻父啦,八叉和尚不拜君啦,老鼠听梆过堂啦,文海祖师上吊啦,他们一摆起来,那种眉飞色舞,唾沫四溅的表情,使人看到有趣极啦!可惜当时没有照相机,有的话,拍一张下来,现在拿出插入这段文中,一定会为我这只秃笔生色!因为他们各式各样的形态,都像活罗汉呀!摘自《参学琐谈》释真华著)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