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修行人之路】(51)
修行人应离欲,走清净出离道,走菩提大道


修行 (51)

皈依的因缘

我们继续讲为什么要皈依,以及皈依的因缘。

例如,有的道友入了佛门之后,受了三皈依。但是不知道如何修行。我上次跟大家讲得很清楚,三皈依本身就是修行。但是我们为什么要皈依?皈依当然有很多种原因,有的道友是因为姐妹、弟兄信佛,或者朋友、邻居信佛而皈依三宝,这都是因缘。但你自己必须先懂得,人家要我去皈依我就去皈依,是好啊?是不好啊?你心里必须知道的。要是依着教义来讲,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呢?不皈依可以不可以呢?皈依对你不是负担,不皈依你可要有所损失。一般的人说皈依依佛是有尊佛像,皈依法是因为佛所说的经教,皈依僧就是剃发染衣的出家人,但是你忽略了,皈依还会引发你自性的佛、法、僧三宝。(摘自《修行》梦参老和尚开示录)

◇◇◇◇◇◇◇◇◇◇◇◇◇◇◇◇◇◇◇◇◇◇◇◇◇◇◇◇◇◇◇◇◇◇◇◇◇◇◇◇◇

正确的修行

18. 现在你们大家问问自己,这样对吗?当你感觉好时才修行,而不是当你感觉不好时,这样遵循了法吗?一直修行吗?它与教导一致吗?就是这样,使修行不能前后一贯。

19. 不管你觉得喜欢或不喜欢,你应该同样地修行:这就是佛陀如何教导的。大多数的人在修行前都要先等待好心情,当他们感觉不喜欢时,他们不管修行了。他们只能这样。这就称作“灾祸”,而不是“修行”。真正的修行是,不管快乐或抑郁,你都修行;不管容易或困难,你都修行;不管热或冷,你都修行;就是这样一直修行。真正的修行是,不管行、住、坐或卧,你要有意继续平稳地修行,使你的正念在一切姿势中前后一贯。(摘自《福聚院网站》阿姜摩诃布瓦)

◇◇◇◇◇◇◇◇◇◇◇◇◇◇◇◇◇◇◇◇◇◇◇◇◇◇◇◇◇◇◇◇◇◇◇◇◇◇◇◇◇
蒂帕嬤不凡的一生 ⑦

 

孟加拉邦的佛教家庭虽熟悉礼佛议式,却很少人了解禅修。本地来了位富有成就的修行老师,这消息不胫而走,人们一个接一个来到她门前,蒂帕嬤为他们开启了新的宗教视野。她的课程对生活繁忙的在家人来说艰苦而有效,她认为,念住可应用于任何活动中:说话,熨衣,煮饭,购买,照顾孩子。她要求弟子所做的,自己做得更多:守五戒,每晚只睡四小时,每天禅修数小时。学生们必须每周两次向她报告进展,并每年进行自我引导的闭关训练。尽管多数加尔各答人喜欢高谈阔论,蒂帕嬤却沉默寡言,学生们得益于她的静默。她所住的公寓楼厕所厨房由几家共用,过去是争吵不休的场所,在蒂帕嬤搬入六个月后,那里安静下来,人们开始第一次和平相处。蒂帕嬤的待人方式──安宁,平静,柔和,带着敬意与仁爱,为人们树立了榜样,在她的周围人们做不到与过去那样易怒好斗。(摘自《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

◇◇◇◇◇◇◇◇◇◇◇◇◇◇◇◇◇◇◇◇◇◇◇◇◇◇◇◇◇◇◇◇◇◇◇◇◇◇◇◇◇
参学琐谈 (51)

我生平所接触的人物中,最不讲理的,最冷酷的莫过于宝华山戒期里面的引礼师。他们待新戒的态度是:“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也就是说他们打了你,骂了你,你有理也好,无理也罢,你只有念:“阿弥陀佛”的份儿,绝对不可以辩白。否则的话,他们就会把你打死,拉到单(床)底下去!

记得,在戒期开堂的一天,一位手执格栓子(打人的木棍)的引礼师父,对我们新戒说:

“你们既然发心不远千里而来山受戒,就应该把在小庙时的一切习气、毛病收起来,今后行、住、坐、卧一切的一切,都要听我们引礼师父招呼。引礼师父说:西瓜是木瓜树上结的,你们就跟着说:西瓜是木瓜树上的结的。引礼师父说:茄子是葫芦藤上生的,你们就跟着说:茄子是葫芦藤上生的。如果谁个胆敢不依言教,自作聪明,说西瓜不是木瓜树上结的,茄子不是葫芦藤上生的话,休怨引礼师父不慈悲,就用格栓子把他打死,放在单底下,等到戒期圆满,一齐抬到化尸窖里去烧!”

阿弥陀佛!我想,胆子稍微小一点的人,不要说去受戒啦,就是听到这段话,也会吓得昏倒地上半天爬不起来!但这并不是耸人听闻之言,据说在我们戒期之前,确有其事哩!摘自《参学琐谈》释真华著)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