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修行人之路】93
修行人应离欲,走清净出离道,走菩提大道


修行 (93)

你经常这样子提起正念,经常在智慧光明之中。当你观想光明照耀你的周身,注入你的身心,有时候你观想从顶门注入你的身心,你的身心排出去的大概都是黑气,你业障消失了。经常这样观,经常这样想,之后你就开始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是最好了。

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或者不论修什么法门,如果不忘你本师的恩德,事先应该称三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之后再修法,你修哪法都可以,念观世音菩萨也可以,念地藏王菩萨也可以,念阿弥陀佛也可以;但是你不要忘了释迦牟尼佛,没有释迦牟尼佛,你什么法也不知道,这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摘自《修行》梦参老和尚开示录)

◇◇◇◇◇◇◇◇◇◇◇◇◇◇◇◇◇◇◇◇◇◇◇◇◇◇◇◇◇◇◇◇◇◇◇◇◇◇◇◇◇
参学琐谈 (93)

十六 遇二知音

若人近贤良,譬如纸一张:以纸包兰麝,因香而得香;

若人近邪友,譬如一枝柳:以柳贯鱼鳌,因臭而得臭。

上面的格言,我已想不起来是从什么书中看到的了,里面的含义虽然跟“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意思差不多,但我总觉得前者比后者更明晰易解。因此,我把它写出来,一则作为我“遇二知音”的导言;再则希望交友不慎的青年同道们,读了之后,能够有所警惕,今后不至为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

我在《古林鸡鸣》一小文中,曾经说过因为去古林寺听金刚经的因缘,认识了一位道友。这位道友就是我住南京期间遇到的二位知音之一,他法名叫仁宏,是一个天资聪慧、心地忠厚的僧青年,我们相识虽然尚不到一年,他就生“羊毛疹”死去了,但他的笑貌音容,和他那略带点儿忧伤而又坚强的性格,直到现在我只要闭起眼睛一想,这一切的一切,仍宛然浮现在我的脑际!

仁宏,即是我在《谈赶经忏》中所说的仁义和仁善的师弟,他也是江苏泗阳人,一九四六年春期在古林寺受戒,受戒后他的师兄仁义法师,曾再三地叫他去土街口观音庵同住,而他却拒绝了师兄的盛情,怡然自得地住在古林寺吃老米饭喝咸菜汤。

一天在闲聊中我问他:“你师兄希望你同他住在一起,彼此有个照应,你为什么不去?”

他说:“观音庵是个经忏位子,尽管我师兄不赞成经忏那一套,但他那儿的生活,却全靠着赶经忏维持。你是知道的,我是个不会经忏又不愿赶经忏的人,住在他那儿不但与他无益,反而害了自己,因此,我不愿去观音庵住。”

顿了一下,接着他又说:“并且,我自己还有一个想法:一个初出外参学的人,应该有自立的精神和创造的勇气,去开辟自己的前途,绝不应该靠着人事关系,而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我听了他的这么几句话,使我敬佩不已,同时也使我惭愧得无地自容,因为我那时正在“靠着人事关系,做着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啊!不过,当时我仍以反驳的口吻问他:“你既然不高兴靠着人事,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那么,为什么不马上离开古林寺,找一个比较好的丛林去参学?难道你目前担任着侍者一类的角色,来消磨时光,就是你自己情愿的吗?”

大概他觉察到我说话的口气,有点儿向他“报复”的意味了吧,他向我笑笑,就把话题岔到别的事上去了,以后见面,他常重复着:“我恐怕今生再没有福报住进比古林寺更好的丛林了!我恐怕今生再没有福报住进比古林寺更好的丛林了!”不幸,没有多久这句话便成了他的谶语,因为他在一九四六年年底,突然生“羊毛疹”死去,死时才仅仅二十一岁!(摘自《参学琐谈》释真华著)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