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圆满生命的实现 (27)
              ──布施波罗蜜
陈柏达著

十五、布施的喜悦

《菩萨善戒经》的第四卷说:“菩萨遇见乞求的人心生欢喜,就好像生重病的人见到良医一样。他时常请众生随便取用所需的财物,不论布施前布施时或布施后,他一直保持着愉快的心情。”

《大丈夫论》的第十八品说:世间众生时时刻刻为了自己,所以长年累月身心疲劳。菩萨助人为快乐之本,他知道利他即是自利,所以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得到快乐。充实自己就是利益别人,利乐众生就是利益自己。当我们利乐他人,自己也变得快乐了。

人可以分成上中下三品。愚笨的人,看见别人得到快乐,心里就生苦恼。中等的人,自己有苦恼时心中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上等人,见到别人快乐就心生欢喜,见到别人痛苦就感同身受。因为菩萨有平等的慈悲心,没有自他的分别,所以能与众生同甘共苦。

《大丈夫论》的第十八品说:菩萨平等慈悲一切众生,但是对于冤家仇人,特别给予更多的利益和快乐。他给予冤家仇人利乐时,心中的欢喜,就如同舍身时那么快乐。菩萨对于一切众生的悲心平等无二,可是对于行恶的众生,却倍生怜愍,如同年老的大富翁特别怜爱自己的独生子一样。

菩萨利乐冤家仇人,比一般人遇到恩公还要更加欢喜。菩萨被人辱骂,不但没生气,而且还保持着慈悲众生的欢喜心,因为他的慈悲心是没有限制和障碍的。

《大丈夫论》的第十九品说:愚痴的众生见到别人受苦,自己十分快乐。他幸灾乐祸,而且不以别人的苦为苦。贤明的人忍受苦事而怡然自乐,利乐他人而自己不以为苦。愚痴的众生为了自己少许的快乐而使别人受大苦。贤明的人为了给予别人少许的快乐而自己忍受大苦。……菩萨看见别人受苦就挺身而出而去解决他们的苦恼。帮他们分担愁苦,甚至还替他们受苦。他虽然代替众生受苦,不但不以为苦,而且心中还非常欢喜。因为菩萨有平等的慈悲心,所以得到了自在的快乐,不被世间的逆境和苦事所逼恼。菩萨喝了大悲的甘露,不为诸苦所恼,所以能为众生忍受各种的苦痛。

《大丈夫论》的第四品说:菩萨喜欢布施,胜过得到解脱。为什么呢?有乞求的人来,我就可以得到布施的福德。因为布施而成就殊胜的功德和境界。菩萨纵使所有的众生都来向他要东西,菩萨也都虔敬欢喜地布施。因为心中充满欢喜,所以感觉身体清爽。……菩萨的生性爱好布施。他常牵着众生的手,很高兴地跟他谈话,宛如对待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般。……他遇见乞求的人,身心欢喜,笑得像弥勒佛。他使乞求的人欢喜,就如同以甘露滋润自己的心灵那么快乐。菩萨常和颜悦色,用慈悲的眼光来看众生,所以像喝了甘露那么愉快!譬如小偷偷窃别人的财物到市场兜售,如果很快就脱手卖出赃物,他的内心一定特别欢喜。菩萨把财物布施给乞求的人,比小偷很快就卖出赃物,心中还要高兴。又譬如一位亿万富翁,能随意把财物送给自己的爱子,内心十分欢喜。可是这种欢喜不如菩萨布施财物所得到的快乐。菩萨看见乞求的人,心中充满欢喜,胜过一般人见到自己的亲朋好友。如果看见众生得到许多财物,很高兴地享用,菩萨更是加倍欢喜。……见到别人向他索取东西,就如同喝了甘露那么快乐。听了众生乞求的话语,心里也由衷地敬爱和尊重他们。

《大丈夫论》的第十品说:众生大都重视财物和利益,而且喜爱身体和性命的程度又远超过一般财物。众生舍财容易,舍命难。菩萨施舍各种财物所得到的快乐,远不如施舍身体和生命所得到的喜悦。所以他已经领略到各种布施的滋味了。

因为菩萨认为财物和身体很快就会变坏了,所以凡是需要的人都可以尽快地向他索取。再者,为了救济众生而奉施身命,可以得到清净的法身和无上的智慧。有了清净的法身和圆满的智慧,又可再进一步利益和安乐一切众生了。因为他相信:舍弃不坚固、有缺点的财物,可以得到清净的法身和坚固的法财,所以布施时充满着欢喜,甚至连为众生牺牲生命或施舍身体,一点都没有困难的感觉。

贪爱心很重的人,得到许多贵重的财物时,会欣喜若狂。可是他所得到的快乐却远不及菩萨舍身时所得快乐的百千万分之一。菩萨因为有了智慧和慈悲心,所以为众生而追求完美的法身。菩萨布施身命所得到的快乐,胜过世人登上转轮圣王的宝座时所拥有的快乐。

譬如有的政府官员为国牺牲,因而出生在天界。他牺牲性命时,视死如归,而且带着欢喜。菩萨以智慧悲心,施舍身命时,所得到欢喜非常殊胜,比起那些为国牺牲的人还要慷慨、更大方、更欢喜!

凡夫和愚痴的人,为了财物和名利,有时会视死如归或舍弃身命,更何况菩萨有广大的智慧和悲心,为了一切众生怎不会舍身成仁呢?愚痴的众生出于爱著的心,尚且能够牺牲身命,菩萨有了慈悲心,为了利益众生而舍身又有什么难呢?……菩萨见到众生受苦,就发起了悲心,他把自己的身体看得比草木和沙土还要轻,为了众生而舍身,又有何困难呢?

一个人为了自己而不接受不杀生的戒律,死后尚且能升天。菩萨为了众生而牺牲身命,将来必定能成就无上的智慧。菩萨如果听到有人来乞求他的身体时,他立刻就想到:“我从很久以来就舍弃这臭皮囊了,需要的人不自己来拿取,而还乞求我,一定是认为我有吝啬和爱惜的心,所以才这样试探我!”

《大丈夫论》的第十七品说:众生常受种种逼迫和苦痛,我们怎么可以舍弃众生而证入涅槃呢?小乘根器的人只见到自己的苦,才会证入涅槃。菩萨见到一切众生的苦恼,感同身受,怎么会舍弃众生而证入涅槃呢?如果能本着平等的慈悲心,使众生得到真实的利益和快乐,自己也会分享到许多喜悦,这岂不就是涅槃吗?所以为了拔除众生苦难、给予众生快乐,而不计较名利和功德,就是解脱。否则就是生死。因为为了自己而追求快乐就是苦,放下自己的快乐,而为众生求快乐即是涅槃。世间的众生都以破除苦恼为解脱,修慈悲的人能够破除别人的苦恼,岂不是一种更高尚的解脱?!拔除众生的苦难,众生和自己同时得到快乐,聪明的人怎么会舍弃两种解脱而只执取一种解脱呢?世间的人都说:“有智慧的人得到解脱!”菩萨心里想:“我不相信这句话!有智慧的人怎么会舍弃救度众生的快乐,而单只有自己取得解脱呢?行菩萨道,帮助别人,不但自己欢喜,别人也快乐,加起来的快乐一定比自己一个人解脱的快乐多!”所以菩萨为众生受苦,胜过别人为了自己而得到解脱的快乐。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