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圆满生命的实现 (81)
              ──布施波罗蜜
陈柏达著

十五、布施的次数与时间

一般来说,布施的时间越长越好,布施的次数也越多越好。但不可分得太琐碎,每天跑了很多趟,就未免太麻烦了。一年一次布施一千二百元,不如每个月都按月布施一百元比较能养成施舍的习惯,而且在心灵上的力量也较大。但是如果用邮政或汇款的方式布施,我们就需要考虑时间的效益和方便的问题。邮政划拨要扣手续费,汇款需缴汇费和邮费。邮政划拨五十元以下扣两块钱手续费,五十一元至五百元扣五元,五百零一元以上扣八元。照上面那个例子来说,一次划拨一千二百元只扣八元手续费。每个月划拨一百元,一年就需扣六十元的手续费。其实,有时也用不着考虑得太多,只要酌量自己的经济能力及时间的方便,欢欢喜喜地布施或随缘救人之急就行了!

“救贫不如救急”。遇到众生危急的时候,能够及时布施,就像干旱时下了一场甘霖,效益和福德当然最大。

所以《七处三观经》和《增壹阿含经》的第二十四卷说:有五种适合时节的布施(应时之施)利益很大。第一是布施远来的人。第二是布施出远门的人。第三是布施生病和瘦弱的人。第四是布施饥饿或困乏的人。第五是得到新鲜的蔬菜、水果或谷类等,先供养持戒精进的修道人,然后自己才吃。应当随时修行这五布施。顺应时宜的布施将来还是得到顺应时宜的果报,所以我们布施要顺应时宜,以清净心来布施。譬如说,在寒冷的季节里,布施温室、毛氈、棉被、薪火、热汤和暖食。在炎热的天气里,布施轻薄的衣服、清水、扇子等东西。在众生烦渴时,布施洁净的饮料或茶水。在众生饥饿时,布施卫生营养的食物。在刮风下雨的时候,就把供养的物品送到寺院。天气晴朗时才请出家人到家里用餐。这些随顺时节、适应需要、使人欢喜的布施,将来会得到称心如意的福报。(参见《法苑珠林》第八十一卷》)

《毗耶婆问经》的上卷说:“有五种布施,可以给布施的人带来满足感。第一是应时的布施。第二是布施行人。第三是布施病人或照料病患的人。第四是布施佛法的栋梁或新血轮。第五是布施将要出国进修或宏法的人。”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布施的时间。我们将应时的布施分为“救济众生的危急”和“解救自己的危难”两方面来叙述:

(一)救济众生的危急

拯救危难是第一急切的事情,帮助急需析人最能发挥财物的经济效用。例如《庄子》的〈外物篇〉记载:

庄子家境贫寒,所以他到了魏文侯那里去求借食粮,魏文侯说:“可以!但是要等到我收到租税以后,我才借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子气愤地变了脸色说:“昨天我来的时候,在半路上看到马路上车子走过下陷的轨迹里有一条小鲫鱼,我问它说:‘小鱼儿呀!你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呢?’鲫鱼回答说:‘我是东海飘来的水族,你有几公升的水,可以救济我吗?’我说:‘好啊!可是你得等我去游说吴国或越国的君王,引西江的水来接济你,可以吗?’那条鲫鱼气愤地变了脸色说:‘我已经被困在这里,失去常态而无法活下去了!我想要的只不过是几公升的水来活命而已,先生竟然这么说,不如早点到干鱼市场,去寻找的我残骸吧!’”

所以《瑜伽师地论》的第三十九卷说:以布施满足众生的需要,通常有八种情况。

1.如果众生匮乏饮食,则施以饭食。

2.如果众生匮乏车乘,则施以车乘。

3.如果众生匮乏衣服,则施以衣服。

4.如果众生匮乏庄严的器具(装饰品),则施以庄严的器具(装饰品)。

5.如果众生匮乏资生用品,则施以日常用品。

6.如果众生匮乏化妆品、香水和首饰,则施以化妆品、香水和首饰。

7.如果众生匮乏房宅,则施以房宅。

8.如果众生匮乏光明,则施以灯具。

例如《百缘经》的第四卷记载了一则佛陀救助弟子的故事:舍卫国有一位老比丘,名叫尸婆,他的视力很差,想缝补衣服,却无法穿针引线。他说:“谁是喜爱福德的人呢?请来帮我穿针线吧!”佛陀听到了,立即赶来帮他穿针线。那位老比丘认得佛陀的声音,他问佛陀:“世尊!您无量劫来不断修行慈悲和利他的善行,您的福德和人格已经达到圆满的境界了,为什么还要来帮忙我、还要再种福德呢?”佛陀告诉尸婆说:“我因为不会忘失过去行善的习惯,所以才来帮助您、才来再种福德!”

《六度集经》的第三卷记载:佛陀在无量劫以前是一只母天鹅。在饥荒时,猛力裂开自己的腋下,用嘴啄腋下的肉以喂食三只小天鹅。那三只小天鹅认得鹅妈妈的肉而不敢吃。那三只小天鹅就是后来佛的得意弟子──舍利弗、目莲和阿难三个人。因为佛陀从前生生世世时常救助众生的危急,所结的善缘很广,所以成佛时,万事如意,度化无尽的众生。

《百缘经》的第一卷也记载: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时,舍卫大城中有一位长者,名叫做婆持加。他有许多坏习惯,喜欢发怒,没有人能跟他和睦相处,可是他却蛮相信外道的。有一次,他生了重病,居然无人照顾他。他心里想:“我的命真苦,这也是我过去作恶多端的报应!有谁能拯救我的性命呢?如果救了我,我应当终生行善,并且好好信奉他!”他想来想去,觉得好像只有佛能够救他的性命,于是就立刻对佛陀产生恳切的恭敬心,渴望见到佛陀。

佛陀无时无刻不本着慈悲心去观察众生谁正在受苦恼,应当去解救他们脱离苦海,讲委婉的话语去安慰他们,说法使他们欢喜,如果见到众生将要堕落恶道,就运用善巧方便的方法去帮助他们,使他们得到人天福报,甚至证得圣果。当时佛陀见到长者为病所困,身心憔悴,无人照料,就放出光明去照耀长者的身体,使他感到清凉和舒适。婆持加长者心中立刻醒悟,禁不住满怀欢喜地五体投地,礼拜和归依佛陀。

佛陀知道婆持加长者的善根已经成熟,适合接受教化,立即起身到长者的家。长者觉得十分惊讶,急忙合掌恭迎佛陀。佛陀问婆持加长者说:“您现在什么地方最不舒服呢?”长者回答:“我的身心都十分苦恼!”佛陀想:“我无量劫以来,常修慈悲,发誓治疗众生身心的一切疾病和苦恼。”忉利天的天帝知道佛陀的心念,立即到了香山去一种名叫“白乳”的药草,双手奉给世尊。佛陀得到这种药,就拿给婆持加长者服用,长者的疾病痊愈后,身心非常舒畅,对于佛陀产生坚定的信心和敬仰。长者病好后,设素食供养佛陀和僧众,又以很好的衣服供养佛陀,并且发了广大的誓愿:“希望我来世能帮众生治疗身心的疾病,使他们得到安乐,就如同佛陀治疗我的疾病一般!”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