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原始佛教(一○二)
歧路示途 ③

不善心的净化:四无量心

“迦罗摩人啊!圣弟子像这样,离贪、离瞋、离痴,正知、正念,以具慈之心,遍满一方而住,同样的,第二、第三、第四方;像这样,上、下、横向、一切处、一切地方。以具慈之心,广大、无量、无怨、无害,遍满一切世界而住。以具悲之心,具喜之心,具舍之心,遍满一方而住,同样的,第二、第三、第四方;像这样,上、下、横向、一切处、一切地方。以具舍之心,广大、无量、无怨、无害,遍满一切世界而住。”

成就四种安慰

“迦罗摩人啊!圣弟子像这样,心无瞋害,心无污秽,内心清净,他在现世可以获得四种安慰:

(一)“‘如果有来世,有善作、恶作之业的果报和异熟,那么我身坏、死后,将会转生到善趣、天界。’这是他所获得的第一种安慰。”

(二)“‘如果没有来世,没有善作、恶作之业的果报和异熟,那么我在现世中将会没有仇怨,没有瞋恚,没有苦恼,守护自己住于安乐。’这是他所获得的第二种安慰。”

(三)“‘如果这样做,有作恶;可是,我并未对任何人怀有恶意;既然我未造恶业,哪里会遭受苦报呢?’这是他所获得的第三种安慰。”

(四)“‘如果这样做,没有作恶;那么,我见到自己两方面都得清净。’这是他所获得的第四种安慰。”

“迦罗摩人啊!圣弟子像这样,心无瞋害,心无污秽,内心清净,他在现世可以获得这四种安慰。”

心开意解

“世尊啊!确实这样!善逝啊!确实这样!大德啊!圣弟子像这样,心无瞋害,心无污秽,内心清净,他在现世可以获得四种安慰:

(一)“‘如果有来世,有善作、恶作之业的果报和异熟,那么我身坏、死后,将会转生到善趣、天界。’这是他所获得的第一种安慰。”

(二)“‘如果没有来世,没有善作、恶作之业的果报和异熟,那么我在现世中将会没有仇怨,没有瞋恚,没有苦恼,守护自己住于安乐。’这是他所获得的第二种安慰。”

(三)“‘如果这样做,有作恶;可是,我并未对任何人怀有恶意;既然我未造恶业,哪里会遭受苦报呢?’这是他所获得的第三种安慰。”

(四)“‘如果这样做,没有作恶;那么,我见到自己两方面都得清净。’这是他所获得的第四种安慰。”

“大德啊!圣弟子像这样,心无瞋害,心无污秽,内心清净,他在现世可以获得这四种安慰。”

欢喜归依

“太殊胜了!大德!太殊胜了!大德!就如:将倒下的扶起;将隐覆的揭开;为迷途者示路;在黑暗中持灯,让明眼人得见种种形色。就像这样,世尊以种种方式说法。大德啊!我们要归依世尊、法和比丘僧!大德啊!愿世尊接受我们作为在家弟子!从今日起,我们将尽形寿归依!”

问题与思考

1.佛陀为何要教导迦罗摩人“十种不依”?是否真的否定这十者的价值和效用?

2.佛陀所说的“一条依据”是什么?它和“十种不依”有何根本差别?为何这一条依据是可依靠的?

3.佛陀提出了什么具体方法或修法,让这一条依据的“善行”得以获得实现?

4.为何在“四种安慰”的前两项,佛陀要分别假定“有来世,有善作、恶作之业的果报”和“没有来世,没有善作、恶作之业的果报”两种情况,而不直接肯定的告诉迦罗摩人“有来世,有善作、恶作之业的果报”?

5.面对各种异说纷纭,甚至互相冲突的宗教思想和学说,此经是否为我们指出了生命基本的安顿之道和安心之法?为什么?(完)

(摘自《香光庄严》第98期 蔡奇林译)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