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原始佛教(一一三)

直视无我的真理 ③

无明就是我见

(阿姜苏美多 著 释自霁 译)

佛教修法特点在无我。以对结构的观照如四谛和十二因缘的型态,来改变思惟习惯。

目的在帮助我们看破并放下一切的执着态度,放下因执着而产生有这个自我的幻觉。

依此修学,就能真正看到:苦难与不幸是因为我们在妄相上妄认有“我”而产生的。

不执着于寂静

但寂静也不是应该执着的东西!我们不是要变成静止不动的人──只是安静地坐着,没有任何知觉。我知道你们有些人来这儿,创造了一个个人的世界,让自己在坐禅时驻留其中。但那不是解脱痛苦之道。那个主观与个人的世界,非常依赖事情必须是特定的形式,这种形式是如此地脆弱和短暂,稍微变动就毁灭了;而宁静的微妙世界是如此美妙可爱、如此祥和──突然间,有人动了一下他们的袈裟,有人的胃在咕咕咕地响,有人在打鼾──真是讨厌,对不对?被身体的基本机能扰乱,而失掉了这些美妙祥和的宁静境界。

但是寂静不是宁静,我们不必然是宁静的。但是当我们能安住在静默之中,不随着自己根深柢固的习气转,那就是寂静。我们都认为自己应该做些事,我们是如此受制约地去做事,以致于连静坐也成为我们所参与的某种强迫性活动。“发展这个……发展那个……我必须发展我的定力,之后我必须上禅!”你来这里并非只是静坐,你来这里还要发展──那就是我们的想法。如果没有做任何事、没有进步、没有发展、没有达到任何境地,我们就会感到罪恶。然而,能来到这儿静静地坐着,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对不对?订出许多禅修的伟大计划,如五年计划等等,是可能容易得多了。不过,你还是得回到这个寂静之点,事实本来就是如此。

真理在“放下”处显现

随着体会的增长,人就能放下欲望的追求及放下要成为什么的渴望。当人的心从想要变成什么、得到什么、成就什么的意欲中解脱出来,真理就开始显现。真理其实一直都在,当下就有,重点就在打开自己,让心敏锐起来,真理便昭然若揭。真理并非从外显现,它一直都存在。但是如果我们陷在要有所成的想法──“我”必须做什么事,“我”必须得到什么时,我们就看不到它。

因此佛陀直接驳斥“我与我所”,那是阻挡你唯一的障碍、问题的所在。只要你能透视我见,放下它,那么其它的,你就能明了了。你不需要知道所有复杂深奥的公式,或任何事;你不需要无止尽地陷在错综复杂的繁琐中;你只要把错误的我见放下。

看到、认识到、体会到放下、不执着的方法,之后无论你到那儿,真理自然显现。除非你放下,否则你将永远陷在制造问题与混乱当中。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忧悲苦恼。”

整个大意是如果你坚持有我的妄想,执着于贪瞋痴的话,你最终所得到的只是老、病、死、忧伤、悲悔、失落、与苦痛。你余生所得到的就是这些,非常令人厌倦的景象,对不对?

但是透过正思惟──正确地观察事物,你可以当下就从那个地方解脱出来了。在认识真理的当下,人就不会再被表象、习惯及周遭的因缘所迷惑了。 (完)

【作者简介】阿姜苏美多于1934年出生于美国西雅图。在大学毕业后服役于美国海军医官职四年,随后取得远东地区研究硕士及南亚研究的博士学位。

1966年,阿姜苏美多前往泰国曼谷佛教寺院学习禅修。不久,出家为沙弥,1967年受比丘具足戒。此后,他开始了为期一年的独自修行生活。在这段期间,虽然修行上有所进步,但他仍深感自己需要一位老师给予积极的指导。

一次与访问僧侣的偶然相遇,带领他来到了阿姜查的处所。在此,他全心于阿姜查的教法中练习并接受指导,时间长达十年 。

1975年,阿姜苏美多建立了国际丛林佛教寺院,从此西方世界的人能在此以英文接受指导。

1977年,跟随阿姜查前往英国。1984年阿玛拉瓦地佛法中心成立。同时英国其它地方及瑞士、纽西兰的分院也相继建立。1981年,阿姜苏美多被正式指定为授戒师。

阿姜苏美多的教学有着简单幽默的风格,使佛法看似困难的一面都显得容易亲近。目前常驻于阿玛拉瓦地佛法中心,指导法的修行。(摘自《香光庄严》81期)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