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禅宗】(43)            
 又名一心禅、非次第禅、祖师禅
 

入禅之门

净慧法师讲于上海玉佛寺

第二讲 达摩禅法 ⑿

第四就叫“称法行”。法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指“性净之理”,也可以说指的就是缘起法,一切按照缘起法的规律去做,就是“称法行”。菩提达摩大师在这里讲到了六度。在这四行当中,前三行重在止恶,“称法行”是重在修善。也可以说前面的三行重在破,“称法行”重在立。立什么呢?立一切善行,立六度万行。修行六度的时候,达摩大师又说,你不要执著,你不要有修的这种相。他以布施度为比喻说,你布施的时候要做到“三轮体空”,就是施者、受者、中间物这三者都是缘起性空的,你不要执为实有。你执为实有、执为实在,认为我是能施,你是所施,我给了多少东西给你,这是著相布施。著相布施功德有限,无相布施功德无边。上面讲的这些内容就是四句口诀的第二句,叫“如是发行者四行”。(摘自《入禅之门》净慧法师)

 

善慧语录

【禅师简介】善慧(497—?),俗姓傅,义乌(今浙江省内)人,隐居本地松山(又名黄山)。南朝梁武帝曾请他讲《金刚经》。

31.去者适,止者留

【原文】

二十四与里人稽亭浦摝鱼,获已,沉笼水中,祝曰:“去者适,止者留。”人或谓之愚。(据《五灯会元》卷二)

【译文】善慧二十四岁时与同里巷的人在稽亭河边捕鱼,捕到鱼后,他把鱼笼沉进水中,祈祷说:“要走的便走,要留的便留。”有的人说他是傻瓜。

(摘自《中国禅宗语录大观》袁宾编著)

 

达摩以前的中国禅学 (29)

(十)僧睿之参禅 ②

所谓《禅法要》三卷者,即《坐禅三昧经》上下二卷,现存于大藏经中。僧睿所作《关中出禅经序》说:

禅法者,向道之初门,泥洹之津径也……鸠摩罗什法师,以辛丑之年(东晋隆安五年,401)十二月二十日,自姑臧至长安,余即于其月二十六日,从受禅法,既蒙启授,乃知学有成准,法有成条……寻蒙抄撰众家禅要,得此三卷。

由僧睿传记和所作《关中出禅经序》来看,可知他追求禅法,修习禅法的热忱。隆安五年(弘治三年)十二月二十日什到长安,同月二十六日,僧睿即从什学习禅法,并达到“精炼五门,善入六静”的精妙境地。(摘自《禅宗大意》正果著)

 

禅是一种自在 (31)

禅是真的生活

归宗芝奄禅师说:“千峰顶上一茅屋,老僧半间云半间,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如果我们没有发现内心的真实性,我们的心常常是攀缘的、依附的,心依附在哪里,就想安住在哪里,其实,依附的地方生灭的地方。为什么要追求真理?认识真理?就是为了安定满足、永恒不变,我们现在天天在变,时时在变,所以不相信什么是永恒,在禅修时,可能会发现那份真理跟心中的那种明白,它可能就是很重要的。任何时间如果能够观照而了解当下的时候,将会更接近本来面目。也就是对自己的灵性能够更确实的了解、认识,然后让我们的灵性更自由、更自在、更安定。(摘自《禅菩提》 释心道著)

 

禅诗日记

归萧然独处意沉吟,谁信无弦发妙音。
 终日法堂唯静坐,更无人问本来心。
  示众偈·瑞峰神禄

  学道先须得指归,闻声见色不思议。
  长天夜夜家家月,影落澄潭几个知?
  示禅者·五祖法演。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