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尊者阿迦曼(六十九)
              阿迦摩诃布瓦著/曾银湖译

◎ 懊悔不及

当听着他的叙述时,他的听众不禁想像着那些可怜的村民流泪的情景,他们不让尊者阿迦曼走又无法劝阻他,可怜地恳求他回去看他们。这样的人们,单纯而不任性,诚挚地受他感化,为了他将乐意地牺牲他们所有的一切。就像小孩子,亲切地依恋着他们的母亲或父亲,他们抱着他的腿,拉着他的衣服,扭绞着他们的手,都为他迫在眉睫的离别而觉得他们的心好像真的破碎了一样。那里有他们为他清理的经行禅思步道和他们所盖的茅草屋,这是他们所能做的最好的,对他而言也是最好的。

从那时起就没有再看到他了,但这是因缘变迁的法则,它掌管着世间,它以生离死别的形式一再地自行显示着。料想得到,它是迟早一定会发生的,没有什么力量可以违抗它的。至于尊者阿迦曼,不用劝阻他,虽然他知道自己的离别会引起村民的悲伤。(他已经把他们从罪过的思想中救出,并为他们建立了正道。)现在是他去完成任务的时候了,去帮助别人,像他们一样,能够被救渡的人,这是圣弟子的一个特点,在巴利经文中叫做“世间福田”——世间播种功德种子的最好田地。

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佛教徒一个宝贵的教训,今日发生于佛教的事情,似乎有点像当时发生于尊者阿迦曼身上的事情。我们知道,佛教是如何沈默地被认为,比如说,被一群人,就像故事里的村民,认为是“一只伪装的老虎”,被他们自己的愚痴所误导而牺牲了。这可能导致一个公然(就跟暗地的一样)破坏佛法的企图,这个情况广泛地发生于佛教,如果整个佛教界宁愿冷淡地漠视和保持消极,将来就只有懊悔不及了。

◎ 给予既深又广的帮助

尊者长老阿迦曼的生活模式符合善逝( Sugato 中译注:佛陀九种功德名号之一)的方式。垂直深入地,水平广泛地,他都给予无私的帮助。他在旷野森林隐居时,不仅给予山地居民开示,而且也开示那些肉眼所看不见的众生,例如鬼、魔、地居、空居天使和叫做婆罗门(中译注:梵天)的高级天使。而在城市里,任何他所住的地方,则有比丘和在家人,富有的和贫苦的,年轻的和年老的,都来亲近他。经过他长年的开示和训练,那些献身实际法义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人从他感人的开示和调教方式中得到利益,这并未包含无法计算的各种看不见的众生。如果说,在现代几乎没有人能够做到像他那样,这并不夸张。

当住在森林或山区时,山地居民就沐浴在午后他的开示辐射光中。入夜以后,他就肩负起回答和开示从各种识界而来的地居和空居天使的任务。这是如此深奥和艰难的任务,因此他的弟子中很少人能够帮得上他的忙,这种开示的方式,完全不像对人类的教导,在教导人类方面,很明显的,有些弟子们还帮得上忙。他和这些肉眼所看不见的众生的关系,是构成他的协助事迹的一个必要部份,在描述他的生平时,这种关系是不可或缺和不能省略的。

◎ 明察秋毫的感化力

不久之前,作者去看一个阿迦尊者,他有很高的成就,是个远近驰名的禅师,他被几近全国的比丘、沙弥和在家弟子所尊敬。当时,他正在寺院里面跟一些比丘弟子谈话,作者也被欢迎和允许加入这个非正式的谈话,我们谈了一些实际的话题,直到我们谈到尊者阿迦曼住在清迈旷野的一个遥远的村落,从清迈城走路大约二、三天的距离。他的许多记事都非常地惊人和奇特,但这里只能记述其中一些。

根据这个禅师说,无疑地尊者阿迦曼除了已经达到绝对的纯净之外,并具有好几项其他独特的能力,让他的弟子们立即尊敬、畏惧和感动。跟他住在一起的弟子们,除了自律于言语和行为之外,还必须严格地自律于思想和心境。

“任何我所想的,对他都不是秘密,”这个禅师说:“我觉得好像日夜都被心意控制所约束着,否则,那些思想后来就经常会被我自己和别人所知道。但这是我个人的过错,因为我的心意喜欢跷课,你知道心意如何飞驰而过吗?它日夜的每一刻都在这样地闪现着,我经常心不在焉,那就是我经常被责备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有些思想我都已经忘了,但他还能提醒我。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