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首页 > 政策理论 >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70)           

发掘佛教智慧,促进科学发展 ②

学诚法师

二、充分发掘佛教特别是中国佛教关爱生命、敬重自然的思想资源,为保护大自然、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贡献中国佛教的独特智慧。

佛教处理众生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依正不二观念。正报指有情众生生命主体,依报指有情众生赖以生存的国土世界即环境。依正不二是指众生与环境构成不可分割,相互依赖的统一整体。中国佛教在此基础上不断加以丰富、拓展和深化,使之成为关爱生命、敬重自然、节制人类日益膨胀的欲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宝库。

中国佛教从众生皆有佛性因而众生平等的理念出发,主张爱护动物、严禁杀生,同时提倡放生和素食,以求尽量减少社会大众对动物的滥杀。在众多珍稀动物已经灭绝、更多的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今天,其对人类行为的补偏救弊之功、警省反思之用可谓大矣。中国佛教还认为山河大地、花草树木等虽无情识,但也有佛性,既可成佛,亦可说法,人类也要以一体同仁之心加以呵护。中国佛教以缘起性空视万物为一体,从而彻底超越了西方以理性至上观念把世界对象化、客观化进而对大自然肆意掠夺、横加宰割所形成的“人类中心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天台宗从“十界互具”的视角阐释缘起论,认为众生之间相互依存、人与环境因缘和合。天台宗认为无情有性,一切法皆有佛性,因而一切法皆具平等价值。华严宗从一多相容的视角阐释佛教缘起论,认为世间万物相互含摄、相互渗透,还以“因陀罗网”来喻指整个生态系统乃至整个宇宙系统的整体性。禅宗牛头宗有“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之说,认为一切有情和无情皆有佛性,皆能体道,皆能成佛。其后慧能弟子南阳慧忠更主张不仅无情有性,而且无情也在说法。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印度佛教的缘起论,并从一切法皆有佛性的角度得出了“万物一如”、“万物一体”的结论。遇缘无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中国佛教的本质追求之一。

印度佛教进入中国后,经过历代高僧大德和四众弟子的共同努力,深度契合中国社会现实、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结构,并与之相互融合、相互激荡,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国佛教。有情无情皆具佛性,而佛性又圆融周遍,万法相即相入,相摄相容,相资相待。这种宇宙整体主义的思想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美国环境伦理学家罗尔斯顿已经注意到了佛教对于建构现代环境伦理学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他说:“禅宗在尊重生命方面是值得人们敬佩的。它并不在事实与价值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标定界限。在西方人看来,自然界并没有内在的价值,它通过科学和技术的力量,才逐渐有了其作为工具的价值。自然界不过是一种有待开发的资源。而禅学并不是人类中心论,并不倾向于利用自然,相反,佛教许诺要惩戒和遏制人类的愿望和欲望,使人类与他们的资源和他们周围的世界相适应。禅宗懂得如何使万物广泛协调,而不使每一物失去其自身在宇宙中的特殊意义。禅宗知道怎样使生命科学与生命的神圣不可侵犯性相结合。”

三、充分发掘佛教特别是中国佛教独特的文化资源,为提高中国优秀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从而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中国佛教的文化智慧

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要得到其他民族、其他文明、其他国家人民的认同理解与欣赏,必须具有超越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普世价值,必须具有超越一个民族、一个文明、一个国家、一己私利的世界视野,应该说中国佛教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就具有这样的价值和视野,也只有具备这样的价值和视野,文化资源才能转化成现实的文化软实力,从而有利于世界的永久和平和共同繁荣。

佛教和平地传入中国,成功地融入中华文明并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形成了风格独特、影响久远深广的中国佛教,与儒家和道家一起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并以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慈悲济世的宗教情怀为中国文化中和谐理念和价值观提供了信仰支撑和心灵关怀,使中国文化的“和谐”特征更加凸显,更加深入人心。中国佛教的伟大智慧深深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构成华夏文明血脉心髓的一个重要部分,影响着二千年来的炎黄子孙。它不是“霸权思维”下的软实力,它不谋求一己私利,它谋求的是世界人类的共同利益。它决不损人利己,而是以自他不二的精神,谋求共同发展,甚而以利他作为利己的先决条件。它决不停留在口头道义、表面文字上,而主张以实际行动令众生离苦得乐,给众生实际利益。

深怀中国佛教众善奉行、同体大悲、自利利他的广大悲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佛教界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促进理解,增进友情,消除误解,打开隔阂,把中国佛教文化的智慧和真理介绍到其他国家,让更多的国家、更多的民族、更多的文明认识、认同、理解、欣赏包括中国佛教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 (完)
                        (摘自《中国佛教网》2009.3)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