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首页 > 佛学禅定 > 定学开导

定学开导(48-1)(总第359)

────────────────────────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9.8.15


没有解脱乘的基础,
说是弘扬大乘,
实际上都在弘扬人天乘

提要:

  • 不修戒定慧,一切的修都是盲修瞎练

  • 佛弟子要把解脱道的路修好,不光要解脱痛苦,还要解脱生死

  • 修解脱道的工具有三十七种,即三十七道品

  • 弘扬大乘的人,不应该看不起解脱乘

  • 没有解脱乘的基础,说是弘扬大乘,实际上都在弘扬人天乘

  • 只知布施培福,却不懂布施波罗蜜,这样的“菩萨”就像轻毛飘在半空中,要不了多久就会掉下来

  • 佛教是修行,不是精神寄托、自我陶醉


不修戒定慧,一切的修都是盲修瞎练

今天是我们暑期禅定第七周的头一天。我呢是给大家讲《定学开导》。常有人问:“修行怎么修?”修行么就是修戒定慧,如果你不修戒定慧,你修行不可能成就的,你一切的修也都是盲修瞎练。

佛弟子要把解脱道的路修好,不光要解脱痛苦,还要解脱生死

我们修行首先要把路修好,如果你不把路修好,你怎么行啊?人世间有很多人在受苦受难,就因为没有把路修好,所以称为人生坎坷。我们佛弟子要把什么路修好?就是把解脱道的路修好。我们不光是要解脱痛苦,而且要解脱生死,因为痛苦都来自生死。

修解脱道的工具有三十七种,即三十七道品

修路要有工具,我们修解脱道的工具就是三十七道品,也就是有三十七种方法,开头就是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我们修戒定慧,如果能在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上打好基础,那你戒定慧就容易修得起来,因为有了一个总的纲领、总的原则。

弘扬大乘的人,不应该看不起解脱乘

佛教传到中国来,一向弘扬大乘佛教,这很好。大乘非常殊胜,修了菩萨法,你能快快成佛,当然要比解脱道的证阿罗汉果殊胜得多。可惜的是,弘扬了大乘就否定了小乘,弘扬了菩萨乘,就不再修出离乘解脱道,这就可惜了。我年轻到现在,进佛门可以说已经是60年了,在我印象中,没有一位法师讲过三十七道品,关于《阿含经》提也不提,好像这都是被批判的经典。一向都是看不起小乘,带着批判的眼光,那么谁还敢弘扬解脱乘呢?

没有解脱乘的基础,说是弘扬大乘,实际上都在弘扬人天乘

四《阿含》是佛经中一个非常宝贵的根本的法,也许有些佛门里的人连四《阿含》的名字都没有听到过。这样搞下去,说是大乘,实非大乘,这样的菩萨没有基础,都成了轻毛菩萨,实际上都在弘扬人天乘。为什么?因为没有解脱乘的基础,菩萨乘又修不起来,口里说六度万行,实际上搞的都是人天乘。

只知布施培福,却不懂布施波罗蜜,这样的“菩萨”就像轻毛飘在半空中,要不了多久就会掉下来

比如说布施,只是布施,可没有修波罗蜜啊。布施是人天乘,布施波罗蜜才是菩萨乘。有几个修了波罗蜜了?可能懂也不懂,只知道布施培福,将来能够得福报,仅仅如此而己。就像一根一根轻毛飘到半空里,要不了多久就掉下来了,所以非常可惜啊。你看,现在不是掉下来了?现在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每个人都承认:佛法衰落,快要到灭法的地步了,什么都行不起来了,这是非常可惜的。

佛教是修行,不是精神寄托、自我陶醉

所以这一次讲定学,我们必须戒定慧一起来讲,当然以定学为主。这次讲戒定慧,我想给大家讲讲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这样修行才能踏实。否则把自己架空了,即使你自我陶醉,也得不到成就。佛教是修行,佛教不是精神寄托,自我陶醉。手拍一下眼睛,眼前虽然能看到金花金光,但说到底是个幻像,不是实在的东西。

四正勤就是戒,四如意足是定,四念处是慧。所以我们先从四正勤讲起。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