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境谓不杂乱”,既杂又妄,很难入定
“一境谓不杂乱”,你在一个境里不要杂不要乱。举个例子,你们这一次来学禅定,每期都有教新观。以观明月来举例,明月就是明月,不能杂也不能乱。具体的说,明月底下不能有乌云,平时你抬头看天空的明月周围经常有云朵,可是修观时只有一个境,你不能出现乌云。还有你平时看月亮里有黑影子,你修观时就不能有黑影子,而且要观这个明月是个圆形的光体,而不能去想是一个星球,也不必去想它有多厚。如果你这么去想了,既杂又妄,很难入定。入定就是要心在一个境里,不起第二个念头。比如你们修念佛法门专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时,其它念头都不能起来,这叫一心。求往生极乐世界要达到一心不乱,不是唸了阿弥陀佛就能往生的。
愚人不懂佛法,最易被愚弄,
不照佛法去修,临终亦难一心不乱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佛门里有人提倡学愚,弄得大家都不想学法,都变得像农村里的愚夫愚妇;也不主张听经、念经,经书都不要了,那不是焚书坑儒的愚民政策吗?愚人最容易被愚弄啊。你们要稳稳当当求往生,就要懂佛法,就要懂怎么样按照佛教去修行。临终的时候,心要专注一境,最好要有真的境显出来,那至少要把阿弥陀佛观起来,心在这个境上不要离开。
假如临终时有人来给你助念,你听到了可不能想:“这是王居士声音。”或者想:“今天李居士来了没有。”或者想:“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一定要来接我到西方啊!”或者想:“时候到了吗?”如果你起这些念头时刚好断气,你就没有达到一心不乱。不懂佛法的人,简直是在盲修瞎练,经书里明明有说要一心不乱,可是现在往往没人给你讲清楚。
做到戒的要求,才能叫戒净,
出家持戒,还要做到威仪和细则
所谓戒净,做到戒的要求才叫戒净,戒是一个核心,你要做的更好一点,外围的工作也要做好,这对核心有好处啊。拿修禅定来说,心要静,如果你能够做到环境也安静,那对你心静有好处。所以除了戒以外,丛林有丛林的规矩,咱们这儿称为规章制度。遵守好纪律,这很重要。四众弟子以出家二众为首,佛对出家二众要求很高,除了要持戒清净,还要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这些要求能做到,你这个出家人模样就跟释迦佛当年在世差不多,当然对咱们居士没有这么高的要求。
禅定修好能得解脱,要保持好环境的安静,
因为静与定相应,合众才能和谐
拿修禅定来说,为了大家能够把禅定学好修好,将来能得解脱,那就希望大家都能够遵守好规章制度。我只提一点,关门要轻声,关窗、开窗、进斋堂吃饭、平时说话都要轻声,因为禅定时突然听到响声,受了惊吓要生病的,这叫禅病。这种禅病一定要再在禅定中扭过来,所以希望大家要保持好环境的安静。我们都是细人,千万不要学粗人那样高声大叫。
经常有人抽空在佛堂里,或者在寮房里坐禅,我一天要修五六次禅定,每次大概要修一个小时。如果突然听到一个响声,正在修定的人,心会怦怦乱跳的,会影响心脏。这一点希望大家要懂。你们都是诚心诚意来听法学禅定的,假如社会上的人对禅定感兴趣也来学,他们有世俗习气,如果肯遵守我们的制度,“说话要小声”,即使发生了争吵,也变成小声吵架,我看也吵不起来。这是说说风趣话,总之遵守规章制度好处非常多。静的利益在哪里?因为静与定是相应的,不静跟定不相应。
“合众才能和谐”,今天整个社会讲究和谐,佛教对社会的贡献就是和谐,和谐是我们佛教的一个特色,佛教最讲究和合,合众才能够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