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首页 > 佛学禅定 > 定学开导

定学开导(79-9)(总第657)

────────────────────────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10.8.29

佛弟子只对三宝发欢喜心,不对外道发欢喜心

提要:

  • 佛弟子只对三宝发欢喜心,不对外道发欢喜心

  • 放下学佛法的时间去学外道,不值得

  • 菩萨要有智慧辩才,才能降伏外道

  • 先把佛法学好,再去了解外道典籍,才能不受外道的迷惑,把外道辩倒

  • 佛教讲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儒教发展贪瞋痴,方向完全不同

  • 儒教是引导人走发展财色的道路,以享受五欲为荣

佛弟子只对三宝发欢喜心,不对外道发欢喜心

所以我们今天讲“欲”,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我们只对释迦佛,以及释迦佛讲的法,以及我们修的戒定慧发欢喜心,对儒教道教我们用不着发欢喜心。

这几位法师说:“我们也不反对人家。”我也是这样,我也不反对人家。我们只管好自己以及信佛的人不要信儒教。你是信儒教的,你也别愁啊,拿我们中国来说,对儒教道教发欢喜心的人有的是啊,你挤在里边干啥呀?

放下学佛法的时间去学外道,不值得

你即使去学儒教道教,你也要花时间的!你用什么时间去学?就是你放下了学佛法的时间去学,不值得!那么你一定要学,我也不反对,你先把佛法学通了,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了,你再去学好了。那个时候你对外道一点不会混淆,因为你智慧极大啊。

菩萨要有智慧辩才,才能降伏外道

我讲个故事给你听,从前有一位菩萨,他是真正在人世间的人,也不是文殊菩萨,也不是观世音菩萨。修菩萨道的人都称菩萨的,所以菩萨就是人。当时印度是要辩论的,而且拿头来当赌注,谁辩输了,谁的头就砍下来。

有一个外道要找这位菩萨辩论,这位菩萨名字叫“提婆”,辩的方式就是:我发问,你回答,等到你回答不出来了,你就输掉了。提婆菩萨听了他的发问,觉得他不是真正在辩论,他是在玩花俏,就是搞阴谋诡计啊,要搞得你回答不出来。这个提婆菩萨很有智慧啊,你这么搞我,我也用这个方法来应付你,结果还是外道输掉了。

外道说:“我认输,我的头给你。”提婆说:“我不要你的头,我只有一个要求,你跟我学吧。”后来这个外道就做了他的弟子。

他们辩什么呢?外道第一句,“你是谁?”那么提婆回答:“我是天。”“提婆”是印度文,翻译成汉文就是“天”。“天是谁?”“天是我。”这个时候提婆就心中有数了,“哦,你用这套来跟我搞花俏。”那么外道继续问,“我是谁?”“你是狗。”(众笑)“狗是谁?”“狗是你。”(众笑)“你是谁?”“我是天。”“天是谁。”“天是我。”就这么绕圈子,绕到后来,这个外道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先把佛法学好,再去了解外道典籍,
才能不受外道的迷惑,把外道辩倒

我呢不完全反对你们去学儒教道教,但是我不赞成你们现在学。既然佛法最珍贵,你们把所有生命时光赶快学佛法,学了佛法以后,你再去学儒教道教,这样有好处啊,你可以把他们辩倒。你不懂佛法,有时候你还不辩不过他们呢,外道的一套也很迷惑人的。

佛教讲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
儒教发展贪瞋痴,方向完全不同

佛弟子为什么不要学儒教道教?我们讲来讲去都是讲佛法,我们佛教是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儒教它不讲戒定慧,它非但不熄灭贪瞋痴,它还发展贪瞋痴,这个方向完全不同。

儒教是引导人走发展财色的道路,
以享受五欲为荣

儒教讲究功名就是名;儒教讲究荣华富贵来光耀门庭,“书中自有黄金屋”,叫你追求财,追求财就要读书,读什么书?读儒教的书;“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叫你追求美女,完全引导我们走发展财色的道路,以财色为人间的享受、以财色为光荣,所谓光耀门庭啊。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