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首页 > 佛学禅定 > 定学开导

定学开导 (12-3)(总第75)

────────────────────────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3

要得定,必要离欲,“禅之果为除惑”,
要断烦恼,首先要认识烦恼

提要:
 ·具足圣种种性是指四向四果,朝证果方向走的人决定证果
 ·要得定,必要离欲,“禅之果为除惑”,要断烦恼,首先要认识烦恼
 ·我执法执相互联系,凡夫的欲都包含着贪瞋痴,智慧不够形成愚
 ·凡夫起欲造业,造业受苦,循环不已,没完没了
 ·苦来去走歪歪道,好了伤疤忘了痛,离苦得乐又起欲

具足圣种种性是指四向四果,
朝证果方向走的人决定证果

所谓具足圣种的种性,是指四双八辈,两个四所以称为八辈,哪两个四?初向初果又叫须陀洹向须陀洹果,向就是他正在往这个方向走。须陀洹向,他正朝证果的方向走,正在路上,将来决定证须陀洹果。初果还要往前走,叫二向二果,又叫斯陀含向斯陀含果,还要往前走,叫三向三果,又叫阿那含向、阿那含果,再往前走,阿罗汉向、阿罗汉果。一证到阿罗汉你就到彼岸了,也就是烦恼断尽,出三界,再也没有生死轮回。如来不打妄语,就看你今天走的什么路,你朝证果的方向走,将来决定证果;你不朝证果的方向走,你决不可能证果。释迦佛说,到了末法时期证果成道的人稀有难得,看看现实,确实这样,现在信佛的人,到底有多少人在按照释迦佛的教导去断烦恼,往四果四向走?全在打自己的主意。

要得定,必须要离欲,“禅之果为除惑”,
要断烦恼,首先要认识烦恼

刚才讲的四果四向的路怎么修啊?修还是这个总纲,以戒生定,以定发慧。“何谓定?”能海上师说:“‘定’离五欲而生之心一境性”。从这一句来解说定,就突出了要离开欲。

能海上师又说,“禅之果为除惑”,修禅定的果就是除惑,修禅能断掉烦恼。禅还有一个解说,“烦恼未断能断是名禅”,不修禅定的人,即使你听了法有了觉悟,坏脾气改一改,转变转变,也能断掉一些烦恼,不过只能断掉粗烦恼,细烦恼很难断。为什么断不掉细烦恼?因为日常生活中都是粗相,你的心不会像修禅定时那样安静,不大可能达到最高层的自知知明,对自己的习气烦恼,不可能有充分的认识。能海上师说过,“断烦恼,首先要认识烦恼”。你不认识,怎么去断?禅定就能够断掉平时断不了的烦恼。所以能海上师说:无始以来烦恼的垢,“非定水不能洗除故”。一定要用禅定来断掉。

我执法执相互联系,凡夫的欲都包含着
贪瞋痴,智慧不够形成愚

如今的众生,我执法执特别严重。我执法执其实是相互联系的,你有了我执,就很难转变你的欲,欲就是“我想达到的目的”。凡夫想达到的目的,都包含着贪瞋痴,因为有“我”,才有“我的欲”。你认为这是“我的想法”,这是“我要做的”,这是“我要达到的目的”,一执著,你就放不下。你修行层次不到家,智慧不够,你这个“我想怎么样”,往往都离不开贪瞋痴。我执一来,非要照着他的欲望办。有时劝导肯听还好,不听的话,善知识也只好闭起嘴巴,没办法,只好让他自己慢慢觉悟,这种表现就是愚。愚的人死不认错,即使听了法,仍然放不下我执法执,凭自己欲望,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叫智不及愚,是他的智慧不够,所形成的愚。
“惑即贪瞋痴凡夫众生起惑造业,由业受苦,然苦中复起惑,循环不已,故生死流转无有停息。”

凡夫起欲造业,造业受苦,循环不已,没完没了

惑,就是我们的贪瞋痴。惑、业、苦,就好像一个循环的圈子,起了欲望,带着烦恼去造业,造了业必然受苦报,受了苦报是不是完了?看看现实生活,受了苦报的人肯完吗?

苦来去走歪歪道,好了伤疤忘了痛,
离苦得乐又起欲

有两种原因完不了,一种,他在苦的时候想摆脱苦,可是他不修行,去走歪歪道。小偷就是这样,钱花光了,喝酒、抽烟、赌博、玩都没钱,他觉得苦,那么继续偷钱。

还有一种,好了伤疤忘了疼,他继续去起欲,起烦恼,继续去造业,这些人肯定是烦恼很重,世俗欲望很重的人。世俗的欲望无非是喜欢享受,喜欢男女情爱,这两个他怎么也不肯改变。苦的时候请人帮忙,一恢复原状,又贪图享受,起欲。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