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杭州远志成长文化传播公司举办为期三天的
企业家禅定营 (35)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
傅味琴主讲 2005.10.29下午

通过修行来看事物,外貌虽不变,性质已变

提要:
 ·通过修行来看事物,外貌虽不变,性质已变
 ·修行人度众生,要尊重他的佛性,帮助他消除烦恼
 ·愚痴的人知道了众生皆有佛性,却不去鼓励他学法断烦恼
 ·过去忙碌为自己,今天忙碌为大众,这就是转变
 ·对烦恼要修离,对众生要投入
 ·以佛法的美妙味,使他人得安乐,这就是度众生

通过修行来看事物,外貌虽不变,性质已变

我们知道《菩提道次第》三士修法,下士修人天善法,止恶修善;中士修出离法,出离烦恼,了脱生死;上士修菩萨法,回过来还要为众生。好比修行人有句话,“十年前看山是山,十年后看山不是山,再过十年看山还是山”,他通过中途的觉悟,山不是山,可是当他再过十年看山还是山,这个看山的境界就高了,知道山是缘起法,是很多的泥沙石块堆积成的,这个山要变化,如果有缘的东西分散了,山也会变陆地,陆地也会变海洋。

修行人度众生,要尊重他的佛性,帮助他消除烦恼

就好像我们修行人,开始看人往表面看,都是烦恼众生,所以容易怄气。修到后来慢慢变了,往里边看了,“是未来佛”,因为佛性圆满。再过十年看人,他虽然是未来佛,可是现在他还是众生,我还得度他。这个时候度他,你就不会有傲慢心,对他很尊重,即使你批评他,训他,你没有忘记,他佛性圆满,不能把他一棍子打死,要帮助他转变一下。

愚痴的人知道了众生皆有佛性,
却不去鼓励他学法断烦恼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修到后来,一个同学跟你说:“你去帮助帮助他,他刚才错了还不承认。”你说:“我已经明白了,他是未来佛,他是菩萨,我怎么帮助他?”你又错了,他现在还没有成佛呀,他所起的烦恼,他所做的错事,你还得看得到,还得承认,还得帮助一下。

过去忙碌为自己,今天忙碌为大众,这就是转变

所以修行的真正作用是观念转变,一层高一层。如果你们学了佛法以后消极了,懒惰了是不对的,还不如叫花子唱的“莲花落”,“称一声好姑娘不要悲不要伤,人生好比上战场,好好地打一仗”,这是鼓励的话。重要的是观念要转变:我过去这样忙忙碌碌,是为我自己,我今天忙忙碌碌是为大众。

对烦恼要修离,对众生要投入

佛度众生也是如此,佛首先告诉众生,你们所以痛苦,所以要轮回生死,就因为你们有烦恼,如果要真正摆脱痛苦,了脱生死,你们必须断烦恼,这就是自利——自己断烦恼,自己证阿罗汉果,自己了生死。后来佛陀的弟子证阿罗汉果的很多了,所以佛又讲大乘法了,“你们自己提高了,要看到你们的父母、亲人还在痛苦里,你还要投入到他们中间去,帮助他们解脱啊。”

以佛法的美妙味,使他人得安乐,这就是度众生

怎样去度众生?佛经里有句话:“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先以上妙饮食供给他吃饱,“上妙”,还要挑好的。吃饱了,可没有觉悟有烦恼还是不得安乐,然后以法味,以佛法的美妙的味道,使他安乐,这就是度众生。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