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虚空观开示(1-4)(总第04)

────────────────

傅味琴 讲于2001年4月28日

所谓“放下”“了缘”要有正确认识,
菩提心、慈悲心不能放下,世俗缘要了

提要:
 ◆ 你抓住法上的念,修行上的念,就可以排除不必要的念
 ◆ “放下”“提起”这二句就把怎么修行说完了
 ◆ 心中要无有挂碍,才能远离颠倒梦想,众生心有挂碍,就不是空,而是有了
 ◆ 所谓“放下”“了缘”要有正确认识,菩提心、慈悲心不能放下,世俗缘
   要了
 ◆ 修行的缘可不能了,对清净梵行侣不要冷淡,不要学儒教读书人的孤高,
   否则容易致成心理病态

你抓住法上的念,修行上的念,
就可以排除不必要的念

反过来说,你抓住法上的念,修行上的念,你就可以排除不必要的念,甚至会达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专心程度。

比如常有人来看我,尽讲些无意义的话,从阿毛说到阿狗,从婆婆讲到媳妇。最后来问我,“老师,你看这个事情怎么办才好?”我说:“啥事情啊?”“你没有听啊?”我修行人哪有时间来听你广谈阔论世俗烦恼事?我在修数息观!(众笑)

“放下”“提起”这二句就把怎么修行说完了

修行就是放下世间上的烦恼杂念,提起修行上的一切。从前有个知识分子到寺院里,问老和尚,“修行怎么修?”老和尚正在给大殿里的长明灯添油,把绳子放下来,边放边说,“放下,放下”。把油添满了,拉上去,说“提起提起”。修行怎么修,这两句就说完了。你不放下,再谈空没有用,因为你在行动上没有放下呀。

心中要无有挂碍,才能远离颠倒梦想,
众生心有挂碍,就不是空,而是有了

来听法,开头心在法上,时间一长,心力薄弱了,别的念头冒起来,无非是老太婆想老头子,老头子想老太婆。众生都是这样,森林里的猴子照样是公的想母的,母的想公的。最最分不开的就是鸳鸯,鸳鸯就是三恶道里的畜生道。有的居士听了法,有时开自己的玩笑,“我又在想老猴子了。”(众笑)猴子多难看啊,还放不下!放不下就会打斜岔,妄想杂念马上起来。所以《心经》上说,无有挂碍,才能远离颠倒梦想,有挂碍就不是空而是有了。

所谓“放下”“了缘”要有正确认识,
菩提心、慈悲心不能放下,世俗缘要了

不过这里要补充一句,末法时期众生不肯好好听法,不肯深入经藏,抓到一句半语,他以为就能修行了。比如抓了“放下”这一句,他看到发了菩提心的人对佛教事业很操心,就说,“你看你放不下,管他的呢,放下!”这就是只懂一言半句的错误,菩提心、慈悲心能放下吗?菩提心、慈悲心放下了,你修什么行啊?佛法是辩证的。

现在末法时期有好多人,佛法没有搞懂,只会嘴巴讲。例如有说:“这个人修得好,寺院里什么事情都不干,是真修行。人家要见见他,一律不见,说是要了缘。”了缘,僧团大众的事能了缘吗?众生的缘、菩提心的缘、大悲心的缘能了吗?你断了菩提心的缘,你即使修得好,也是个焦芽败种。这样全搞错了。

要一分为二,世俗的缘要了。现在世俗上有个风气,就是吃,生孩子要吃一顿,满月了要吃一顿,还要过双满月,就是阴历、阳历两个生日,死了人也要吃一顿。所以现在社会上每家都忙吃,这种忙应酬的缘,修行人就该了掉。

修行的缘可不能了,对清净梵行侣不要冷淡,
不要学儒教读书人的孤高,否则容易致成心理病态

修行的缘可不能了,对清净梵行侣,也就是自己的同学,不要冷淡,不要把自己孤立起来。把自己孤立起来的,只会越来越孤僻、苦恼、彷徨,很容易致成心理病态。其实孤高也是一种心理病态,从前儒教的读书人就是孤高得厉害,都喜欢做孤家寡人,喝酒是一个人喝,赏菊,只有一盆菊花一朵花,全是一,这种人永远成不了佛。成佛要走到众生的堆堆里去行菩萨道,哪可以离开众生?所以菩提心、大悲心的缘不能了、不能断,否则就断了菩提心种子。

我们放下,是指放下世俗的缘,因为世俗的缘会浪费我们的修行时光,会带给我们烦恼的痛苦。清净与不清净不可能共存,出世法是清净,世俗法是不清净的。要放下不清净,提起清净。当然不可能一下子全做到,道理总要先明白,自己慢慢觉悟,逐步修起来。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