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心一境性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6.7.7

正念正知,不沉不掉,
等引等持,心一境性是名曰定

提要:
 ·招待很热情,平时各管各,也有点偏了
 ·在生活里修好喜,同学是梵行侣,不要扭转身子留下影
 ·内心达理心舒畅,安忍之乐是名乐
 ·对付烦恼敌人,要见了一个撂倒一个,才是真正的快乐
 ·进入“一心”也有标准,要通过觉、观、喜、乐四个步骤
 ·正念正知,不沉不掉,等引等持,心一境性是名曰定

招待很热情,平时各管各,也有点偏了

所以在生活里要配合修好喜。你们长住的同学,偶然舌头跟牙齿还会碰一碰,碰过了就算了,见了面还是要欢欢喜喜。亲,亲不过道亲,咱们是在清净道路上的梵行侣,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你现在离家了,你不靠同学靠谁呀?不要学世间上的样,世间上亲密夫妻一怄气,态度就两样了。有个学生家里的爸爸妈妈合不来,有一次,子女们要爸爸妈妈拍一张合影。这个爸还好一点,这个妈脾气倔得很,怎么也不肯跟他爸坐在一起。好不容易拖得来坐在旁边,她马上屁股一扭,身子转过去了,那怎么拍照呢?这种样子修行人学不得,同学要相亲相爱。说:“他不讲理咋办?”有办法,可由我来处理。但你真要我处理,你也要听我的话。别以为请老师来处理,肯定批评他,结果他倒没挨批评,我把你批评一顿。(众笑)你别怪我,是你请我来处理的嘛。

内心达理心舒畅,安忍之乐是名乐

底下讲“内心达理”,通过前面的觉、观、喜进入初禅第四支——乐,乐从哪里来?内心对佛法的道理非常通达,“安忍之乐受”,心很安,忍是什么意思啊?稳得住叫忍。就是这种安乐非常稳定,不会轻易变化,“安忍之乐受”,在安忍中有快乐的感觉。“及意处思惟”,意就是内心,内心在思惟的时候,“意触可意之乐受”,思惟当然是从觉悟上智慧上法义上去思惟,你心里感觉非常可意,很舒畅,这种乐受,“故名乐”,这就叫乐。

对付烦恼敌人,要见了一个撂倒一个,才是真正的快乐

前面讲的喜是指身体上的愉悦,身体感觉到非常舒畅,实际上也是一种乐受。你们修禅定的人都有这种感觉,所谓轻安喜乐,身子非常轻松,心里很安,又得到喜又得到乐。这个乐呢,因为时间关系,就打个比方,以前常听到革命歌曲中有唱,“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遇到敌人,“见了一个撂倒一个,见了一个撂倒一个,真是乐死人”,这个歌挺好。我是佛弟子,来自老百姓,对付烦恼敌人,也要见一个撂倒一个,见一个撂倒一个,真是乐死人。(众笑)不断烦恼你会快乐吗?难免一天到晚苦恼。

进入“一心”也有标准,
要通过觉、观、喜、乐四个步骤

然后再进入“一心”,这个一心也有标准啊,这是通过觉、观、喜、乐,四个步骤进入的一心,那就不会差了,这个时候你的心必须要完全正知正见,如果还有一点不正之见,或者邪知邪见没有完全扫除,你还不能算完全正知正见,因为你修得还不纯粹。要想成就,必须非常纯粹,纯粹才叫一心。

比如我们常念“一心恭敬”,恭敬里边一点不打妄想,一点没傲慢的心态,所以恭敬必须一心,才是真正的恭敬。

 

一心~正念正知,不沉不掉,等引等持,心一境性,是名曰定。(摘自《能海上师全集》第一辑第259页)

正念正知,不沉不掉,
等引等持,心一境性是名曰定

一心就是定,要进入一心,首先要有正念正知。不管你想到彼岸证阿罗汉果,还是愿生西方极乐世界,都很好,希望你们开头就要走纯粹的路,要完全正知正见,不要混杂。道教的《太上老君感应篇》不要听不要学,也不要学儒教夹杂封建迷信思想,也不要学愚,如果愚是正知正见,那么愚到极点也可以成佛了。从前愚人还懂得谦虚,现在变了,愚的也傲慢了,因为烦恼重了,如果愚人能成“愚佛”,那么搞迷信的也能成“迷佛”了,那就自说自话了。愚人什么成就不了,所以要正念正知。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