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教故事

盲人摸象 大萨他婆 

白象和狮子 比舍佉

锄头贤人的故事 八风吹不动

无尽灯 优波离 佛陀问病

三皈依 愚路尊者 还重吗?

一杯牛奶 金刚三昧定 

难陀出家 周利槃陀的故事

五官争功 天下第一傻瓜

一碗馄饨 目犍连救母

故事选读 地藏菩萨的故事

故事与典故 长老偈

上一页

   
 
阿含经故事选 (48)

庄春江编著

047 逐层突破的观空法

        ──小空经的观法

有一次,佛陀住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的鹿母讲堂。   

这天,尊者阿难在傍晚结束禅坐,来见佛陀,问佛陀说:   

“世尊!记得有一次,您在释迦族人的那竭罗迦城教导我说:‘阿难!我常安住于空观之中。’世尊!不知道我有没有听错或记错呢?”   

“阿难!你没听错,也没记错。我从过去以来,常安住于空观之中。阿难!譬如在这鹿母讲堂之中,空无象、马、牛、羊、谷米、金银、奴婢、男女之聚集,而呈现不空的,只有比丘众。这样,阿难!这里没有的,就是空,而还留有的,则知道这还是有的。阿难!这就是真实、不颠倒、纯净的空观。   

就像一位比丘,不想村落的种种,不想人群的种种,只念着远离尘嚣的无事森林,他以自信、稳固、坚定之心,进入了森林想的观想中,他知道,此时在他的念头中,空于村落想,空于人群想,而不空于仅有的森林想,他不会有来自村落与人群之想的任何干扰,有的只是观想森林的干扰。这样,他将不存在的村落想与人群想视之为空,还留有的森林观想,则知道那还是有的。阿难!这就是真实、不颠倒、纯净的空观。   

再来,阿难!比丘不想人群的种种,不想无事的森林,只念着平整的大地,他以自信、稳固、坚定之心,进入了大地想的观想中,他知道,此时在他的念头中,空于人群想,空于森林想,而不空于仅有的大地想,他不会有来自人群与森林之想的任何干扰,有的只是观想大地的干扰。这样,他将不存在的人群想与森林想视之为空,还留有的大地观想,则知道那还是有的。阿难!这就是真实、不颠倒、纯净的空观。   

再来,阿难!比丘不想无事的森林,不想大地,只念着空无边处,他以自信、稳固、坚定之心,进入了空无边处的观想中,他知道,此时在他的念头中,空于森林想,空于大地想,而不空于仅有的空无边处想,他不会有来自森林与大地之想的任何干扰,有的只是观想空无边处的干扰。这样,他将不存在的森林想与大地想视之为空,还留有的空无边处观想,则知道那还是有的。阿难!这就是真实、不颠倒、纯净的空观。   

再来,阿难!比丘不想大地,不想空无边处,只念着识无边处,他以自信、稳固、坚定之心,进入了识无边处的观想中,他知道,此时在他的念头中,空于大地想,空于空无边处想,而不空于仅有的识无边处想,他不会有来自大地与空无边处之想的任何干扰,有的只是观想识无边处的干扰。这样,他将不存在的大地想与空无边处想视之为空,还留有的识无边处观想,则知道那还是有的。阿难!这就是真实、不颠倒、纯净的空观。   

再来,阿难!比丘不想空无边处,不想识无边处,只念着无所有处,他以自信、稳固、坚定之心,进入了无所有处的观想中,他知道,此时在他的念头中,空于空无边处想,空于识无边处想,而不空于仅有的无所有处想,他不会有来自空无边处与识无边处之想的任何干扰,有的只是观想无所有处的干扰。这样,他将不存在的空无边处想与识无边处想视之为空,还留有的无所有处观想,则知道那还是有的。阿难!这就是真实、不颠倒、纯净的空观。   

再来,阿难!比丘不想识无边处,不想无所有处,只念着非想非非想处,他以自信、稳固、坚定之心,进入了非想非非想处的观想中,他知道,此时在他的念头中,空于识无边处想,空于无所有处想,而不空于仅有的非想非非想处想,他不会有来自识无边处与无所有处之想的任何干扰,有的只是观想非想非非想处的干扰。这样,他将不存在的识无边处想与无所有处想视之为空,还留有的非想非非想处观想,则知道那还是有的。阿难!这就是真实、不颠倒、纯净的空观。   

再来,阿难!比丘不想无所有处,不想非想非非想处,只念着无想心定,他以自信、稳固、坚定之心,进入了无想心定中,他知道,此时在他的念头中,空于无所有处想,空于非想非非想处想,而不空于仅有的无想心定,他不会有来自无所有处与非想非非想处之想的任何干扰,有的只是还与依于身体的六根相联系着,以及还活着的生命。这样,他将不存在的无所有处想与非想非非想处想视之为空,还留有生理的六根与生命,则知道那还是有的。阿难!这就是真实、不颠倒、纯净的空观。   

这时,他这样想:此无想心定是有为的,是观想的产物,是无常的灭尽之法,所以,这不是我应该乐着、期求与安住的。当他有这样的知见时,他的心就能从贪欲的烦恼、生命的烦恼、无明的烦恼中解脱出来,然后得证:我的生死已到了尽头,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该作的都已完成,自己知道不会再有下一生了。

这样,他知道自己已空于贪欲、生命、无明烦恼之想,而不空于仅有的生理六根与生命;他不会有来自贪欲、生命、无明的烦恼干扰,有的只是因生理六根与生命的干扰。他将不存在的贪欲、生命、无明烦恼视之为空,还留有生理的六根与生命,则知道那还是有的。阿难!这就是真实、不颠倒、纯净的空观。”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中阿含第一九○小空经》、《中部第一二一空小经》。

二、鹿母讲堂,《中阿含第一九○小空经》作“鹿子母”堂,也称为“东园讲堂”。“鹿母”或“鹿子母”,是一位在家女佛弟子的名字,又叫“毗舍”。她原为鸯伽国的富家女,常行布施。后来嫁到舍卫城来,更捐出她的嫁妆,兴建规模宏大的讲堂,“佛不仅听许之,且令目犍连监督工事,经九月而成,称之为东园精舍”。   

三、小空经(或称为空小经)的观法,是以较轻微、较少干扰的观想,取代较粗重、较大干扰的观想。如故事中,森林较之村落与人群,前者显然是比后者平静的,所以就以前者来取代后者。之后,再以更专注的地遍处之观想,来取代森林想,然后依次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中阿含第一九○小空经》缺这一部分,可能与非想非非想处的定力太深,起不了观慧的说法有关)、无想心定逐层取代,最后在无想心定处契入无常、缘起,得到突破而解脱。

四、从地遍处的观想到无想心定,都是禅定的修习法门,最后契入解脱的,是无常、缘起(无我)的体悟,而不是导入禅定的观想,也不是定力,当然,也非只有从无想心定才能观无常与缘起而得解脱。(参看故事第二〈佛陀的修学历程〉按语六)   

五、以较轻微、较少干扰的观想,取代较粗重、较大干扰的观想,这种方式是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上也可应用,并不限于禅定的进阶修习。例如,上班时处理许多繁扰的事,若下了班还受其余势影响,可以藉由倾听一段柔和的音乐,来取代上班繁扰的心境。等心境平和些了,读得下佛法的书了,在读书时,先前柔和的音乐,相对来说,又显得粗重而必须停止了。这样,层层取代,心境就容易得到止静。心境的改变是如此,一个不良惯习的改正,也可以是如此

上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