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教故事

盲人摸象 大萨他婆 

白象和狮子 比舍佉

锄头贤人的故事 八风吹不动

无尽灯 优波离 佛陀问病

三皈依 愚路尊者 还重吗?

一杯牛奶 金刚三昧定 

难陀出家 周利槃陀的故事

五官争功 天下第一傻瓜

一碗馄饨 目犍连救母

故事选读 地藏菩萨的故事

故事与典故 长老偈

上一页

   
 
阿含经故事选 (68)

庄春江编著

067 愚蠢的善宿

有一次,佛陀在末罗国游化,住在阿奴匹亚城郊。

这天,佛陀早晨准备入城乞食,看看天候尚早,就绕到一处外道游行者的修行园,去会见他们的领导者,一位名叫跋迦婆的修行人。两人见面寒暄后,跋迦婆向佛陀求证说:

“前几天,有一位名叫善宿的离车族人来见我,告诉我说,他已经不再跟您修学,也不跟您同住,弃您而去了,是吗?”

于是,佛陀完整地陈述了当时的情况。原来,是善宿觉得自己受到冷落,跑来对佛陀说:

“世尊不教我神通,所以我要舍离世尊,不要再随世尊修学了。”

“当初是我邀请你来随我修学神通的吗?还是你要来随我修学时,就以修学神通为条件的呢?”佛陀问。

“没有,世尊!”

“你真是个愚蠢的人啊,善宿!这样,你怎能说要舍去谁呢?你说说看,是不是来跟我修行,依照我的教导修学的人,不论是否会神通都能得到苦的完全止息这样的目的呢?”

“是的,世尊!但世尊也没有告诉我世界的起源是什么。”善宿又转而提出另一个不满。

“当初,是我邀请你来随我修学世界起源的吗?还是你要来随我修学时,就以修学世界起源为条件的呢?你真是个愚蠢的人啊,善宿!说不说世界的起源,与苦的完全止息有什么关系?只要能够依照我的教导来修学,就可以达到苦的完全止息。善宿!还记得过去你在跋耆国时,是怎样地赞叹佛、法、僧伽的吗?”

虽然经佛陀这样再三地开导,但是,善宿仍然决定离开,像是一个已决定迈向地狱的人一样。

接着,佛陀告诉了游行沙门跋迦婆有关善宿的一些愚蠢往事,其中之一,是善宿有一次随佛陀在末罗国游化,遇到一位持狗戒,学狗生活的裸体外道,名叫库罗卡提耶。当看到这位外道学狗在地上爬行,学狗以嘴巴直接啃食散在地上的食物时,善宿竟然打从内心里欢呼赞叹,愚蠢地认为这一定是一位阿罗汉了。当佛陀指责他说:“愚蠢的人啊!你还配自称是一位佛弟子吗?”他还不服气地反问佛陀,是不是在嫉妒那位裸体外道库罗卡提耶“阿罗汉”呢!

接下来,佛陀又评论了有关世界与人类起源的古老传说:有说人类是由自在的大梵天所造,其实,这是第一位出生在梵天有情的错觉;有说人类是因为心中生起了嫉妒不清净,从天界堕落下来的,这是来自于修行者片段而有限的宿命神通错觉;有说人类是无因无缘而来的,这是一类过去生曾经在无想天的修行者,今世在禅定修习中得到的错觉。佛陀不仅对这些都知之甚详,而且更超越他们,知道世界人类的起源,而又不执着;不执着而对苦、集、灭、味、患、离如实知之,由此证入了解脱涅槃。

最后,跋迦婆十分赞叹佛陀能安住于清净解脱,要求佛陀也教导他。佛陀感慨地说:“跋迦婆!你要领悟这清净解脱法门,目前还很困难,因为你有着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志向、不同的行持。但是,如果你能继续护持你对我的好感,那么,将来还是有机会的。”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长阿含第一五阿曲夷经》、《长部第二四波梨经》。

二、“愚人”,“愚痴人”,“愚冥无识,犹如禽兽”,这是《阿含经》中所可以看得到佛陀对人最严厉的指责了。

三、佛陀时代,印度充满了各式各样求解脱的修行人,有着各种奇怪的“修行方法”,像故事中说到的“持狗戒”,就是其中之一,这正是所谓的“戒禁取”──以为守这样的戒,就能达成解脱。原经中还提到另一位裸体苦行外道“伽罗楼”,以守七种戒而扬名:终身裸体、终身不吃酒肉饭面(或作只吃酒肉不吃饭面)、终身断绝性生活、终身不跨越毗舍离的忧园塔、象塔、多子塔、七聚塔等围起来的区域,结果一被问到他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就大发心,显然守这些禁戒也无益于心的调伏,更遑论得解脱了。

四、世界与人类的起源如何,这是个很吸引人的议题。人们总喜欢探求源头,寻找“第一因”,实则,世间与众生都是缘起的存在,哪里理得出一个不需要其它因缘条件支持就能存在的源头呢?从缘起“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定义来看,是不可能有起头的,如环之无端,但为了方便起见,由人为划定,才说零点是一天的开始;婴儿的出生是生命的开始,实则这只是人为的规定,自然也会受人为所变更。

五、故事中,佛陀说到的“苦、集、灭、(道、)味、患、离”,这是“四圣谛”的展开说明,佛法修学上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杂阿含第四二经》称之为“七处善”,《相应部第二二相应第五七经》称为“七处善巧”,“善巧”即是好方法。如果将之用于身心上的观察,就是趣向解脱的重要法门了,所以《杂阿含第四二经》中说,“尽于此法得漏(烦恼)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

六、从这个故事可以知道,正确的观念,正确的见解是佛法修学最先需要具备的基础,离开了正见,即使再精进,再努力也还是徒然,这正是俗话说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杂阿含第七四八经》就以黎明前的曙光来形容正见,并且说,是由正见来带动“八正道”其它项目的。“八正道”是佛法的根本修道内容,正见确实是一直排在最前面的项目。所以佛陀对于像跋迦陀这样“不同见解、不同志向、不同行持”(原文作“见异、忍异、行异”)的外道,也没深入地多说什么,只是保持着友好,以待来日的机缘了。

上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