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宁坐蒲团冻饿死
不作人间应付僧

 

 

 

 

 

 

 

 

 

   上一页              下一页 
 参学琐谈(37)
                 释真华 著

天宁佛学院,是天宁寺附设的一个专为栽培僧青年的教育机构,院址紧靠在寺址的右边,围墙外面即是常州东门外的护城河。河里面既少有往来的商船,也没有环河的游艇;但是,河边上却经常有一两只不大不小的帆船泊在那儿。那么,这船是什么人家的呢?是天宁寺的,是天宁寺和尚收租用的工具。

佛学院的前面,也即是天宁寺山门外附近,一条通往常州城里的小街,小街上此起彼落的叫卖声虽是一天到晚的不停,但对于住在寺里修行的和在佛学院里读书的僧人,并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天宁寺太大太深了!深大的程度,使生长在台湾的出家众简直无法想像。不管你是如何乖巧的人,初次到天宁寺如果没有人作向导,走进去想走出来实不容易。

学院的四面都包在寺内,但寺内的一切声音对于学院里的讲课也毫无妨碍。因此,有些去学院里参观的人,都说:“天宁佛学院读书的环境很理想!”

佛学院的建筑是一座四合楼房,楼下有三间是:正、预、先修三科的教室,内部宽大,光线充足;另一间是学僧们专用的斋堂,也可以说是礼堂。楼上的四间,两间是学僧的宿舍,一间放的是图书,余下的一间我也记不清楚是作什么用场的了。

楼房的下面四个角落里有三个小跨院,两个做法师寮,一个是行堂寮;靠近先修科的一个角落则是佛学院大门,门外是教务处的布告栏,偶尔出壁报也贴在那儿。门里本来是先修科的教室,但因为屋大人少,所以就利用后面空余的地方,辟为阅览室了。

三个教室和斋堂的前面有座大院子,是学僧早操、经行、闲聊的场所;院子的四个角落里,各有一棵高而不大的阔叶树,它那密密丛丛的绿叶,无形中给学院平添不少的清新气氛。

正科教室的后面,也有一座小院子,学僧洗漱、晒衣物、或是有病煎药、烧点心,多在那儿行之。总之,在诸山不太重视僧教育的当时,天宁佛学院的环境和设备,可说是差强人意了!只是饮食太苦,教课的法师,有几位也实在使人不敢恭维!

古德虽有“我为法来,不为床座(为物质享受)”的话,然对一群“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学僧来说,一天弄两顿足够的青菜、豆腐、老米饭吃吃,总不能说是太过分吧?我这样说,聪明的读者一定要怀疑:“天宁寺的财产在全中国都是数一数二的,他们既然发心栽培僧材,难道青菜、豆腐、老米饭也不给学僧吃吗?”给!青菜、豆腐、老米饭都给学僧吃,但必须一样一样地下一个注解,不然,读者还要怪我得了便宜耍乖哩!

说良心话,天宁寺的饭食(指学僧和一般清众的),比起宝华山戒期中要好得多了!因为宝华山戒期中半个月才吃一顿干饭呀!而天宁寺则老米饭和青菜(有时是咸菜)天天有得吃,豆腐虽然不多,假定运气好的话,或是行堂的同学特别关顾你,在中午过斋堂的时候,你的菜碗(说汤碗更恰当些)里也许有两三块比方糖还大的豆腐!如果运气不佳,对不起,就请你弄碗把青菜汤泡泡老米饭吃吃吧!说到了青菜汤,最好拿几位同学在闲谈时说的话作注脚。

一天同学某甲对同学某乙说:“我一想起中午吃的菜来,就感到恶心!”

同学某乙问同学某甲说:“为什么呢?”

同学某甲说:“行堂的给我添了一碗汤,端起来正想喝,突然看到一条又白又肥的蛆在上面漂着,为了怕邻座的同学看到,我悄悄地用筷子挑出来甩在地下,再向碗里一搅,不得了!又有五、六条随着筷子翻了上来!”

同学某乙听了笑笑说:“那有什么稀奇?我在菜碗里还挑出一只屎蜣螂哩!”

同学某丙听了反驳他们道:“这些事你们千万不要怪当家的和库房里的副寺,因为他们都是吃的小厨房里的菜,哪儿会知道这种事情呢?”

同学某丁随问道:“那么,该怪谁呢?”

同学某丙道:“怪谁?哼!还不是都怪我们学僧有两只眼睛,如果大家都像洗菜师(他是个瞎子)一样的话,就没有什么可噜苏的了!”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