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向何去?
“我们念的这个经文叫《高王观音经》……”
外婆苍老的声音开始了讲述。外婆识文断字,讲起故事来有板有眼,有根有据,沾着文化气。
孃儿乖乖地躺在外婆的身边,睁大了眼睛听着。
相传南北朝东魏天平(公元534-537)的时候,有个募士叫孙敬德,他在守城的地方造了一座观音像,每天供奉参拜。后来服役期满回家乡,却被人当做叛贼抓住,他在拷打之下屈招,判了死刑关在监狱里。有一天夜里他作了一个梦,梦见一个沙门,沙门就是佛教徒。这个沙门教他念《观音救生经》。这个经与其它的经文不同,是由许多菩萨的名号组成的。沙门说,诵千遍就可免除死运。这个孙募士醒来后就开始诵,到了行刑的时候已诵了几百遍,拉上刑场后继续诵,终于满了千遍。当刽子手举刀向他的头砍去时,刀被折为三段,换了一把刀,仍伤不了他的皮肉。丞相高欢知道后,就上表免除他的死刑,同时命手下的人将这个经写下来,传之于世。所以大家就叫它《高王观音经》……
孃儿问:外婆,那个孙募士现在还活着吗?
外婆说,早就死喽,他是很久以前的人了。人都是要死的。这只是个故事,乖孃儿。
孃儿闭着眼睛,慢慢地,就要睡着了。
忽然,一个念头如一道光亮,出现在孃儿的脑海里。她想:人都是要死的,那总有一天,外婆会死,总有一天,母亲也会死,总有一天,我也会死。死了之后,我们上哪儿去了呢?我们还能再见面吗?我们真的就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吗?
她突然睁开眼睛问:外婆,人死了以后,上哪里去了?
外婆被她这突然的问话怔住。人死了上哪儿去了?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按过去中国人的观念,人死如灯灭。连孔子也认为“未知生,焉知死。”很少有人去探讨死后的情形。自佛教传入中国后,人们开始相信三世之说,即人有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相信生有所从来,死有所从往。便这样的问题,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怎样讲得清楚?
外婆敷衍道:快睡吧,不要再说话了。
可孃儿固执地说:告诉我,我要知道。
笃信佛教的外婆只好回答说:人死了,会有来世,成为另外一个人。只要我们这一世好好做人,行善积德,虔诚奉佛,来世就会过上好日子的。
孃儿继续问:那我还可以再见到你吗?还可以再见到妈妈吗?
这样具体的问题,外婆很难回答了,就哄她说:会的会的。你要乖乖地睡觉,乖乖地听话。来世外婆还是你的外婆,妈妈还是你的妈妈。好不好?
孃儿又问:那你每天念经,是不是为了下辈子还做我的外婆?
这一次,外婆回答她的,是一声长长的叹气。
叹息之后,外婆伤心地说,外婆是在想念你死去的舅舅。你舅舅年纪轻轻就去了,外婆每天念经,是想让菩萨保佑你舅舅来世有个好身体,能过上好日子;保佑你大姨妈以后能找到一个好婆家,小姨妈一辈子平平安安;还要保佑你妈妈和你爸爸重新和好,你和你外公身体健康,不生毛病……
孃儿听了不由得暗暗惊叹:天哪,原来外婆每天念经,有这样重的任务呵。
外婆的心事
这个小姑娘,就是幼年时的隆莲。这是她生平第一次想到生死问题,也可以说是第一次触摸到佛的边缘。而最初影响她的,就是她那善良而又苦命的外婆。
外婆虔诚信佛,她有着满腹的心事无处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