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41)
       

 

隆 莲


 

 

 

 

 

裘山山

 

 
 

隆莲病倒后,能潜师只好写信告诉了她的父亲。老父亲心急火燎地从乐山赶到了成都,将她接回了乐山家中。父亲说,这样的环境,你还能学佛吗?快跟我回家去吧。

母亲见女儿被折磨成那样,也非常心疼。母亲说,你身体好时是佛的人,病了就是我的女儿。养好了再说吧。

但在隆莲看来,既然已经出家,就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也不应当动摇。她在家里住了几日,身体基本上恢复了,就住不下去了,天天央求爹爹送她回成都。她跟父亲说,我一个和尚住在家里像什么样?我要回去听经。爹爹说,那个坏人还在那儿,你去了生命都有危险,我不放心。

隆莲见爹爹这样说,就悄悄给能潜师写了封信,将自己的心情告诉她,让她想办法。

能潜师也很想让她回来。爱道堂离不开她,许多听经的人还指望着她回来为大家记笔记作辅导呢。

能潜师就将隆莲的信拿去给能海法师看。能海法师看了,又给那些平时很喜欢隆莲的居士们看。最后由50名居士联名给隆莲的父亲写了一封信。信上说,他们十分盼望隆莲能早日回到成都来。他们一定会保证她的人身安全的。

这其中一位居士,是当时省民政厅厅长。

隆莲的父亲看了信,放心了一些。加上女儿天天闹着要走,他只好同意了。但他提出一个条件:回成都后不许住在爱道堂。他将家中仅有的一点积蓄都给了女儿,让她另找一个住处。

隆莲答应了。

乡间茅棚

隆莲回到成都后,即在市郊石羊场离近慈寺不太远的一个地方,用父亲给她的200元大洋,修了四间茅棚。

当时和她一起修茅棚的,还有一位比丘尼广寿法师。广寿师出家,还是宝光寺的方丈贯一老和尚为其披剃的。贯一老和尚是一位资格很老的大法师,能海法师出家受戒时,他就是戒和尚。

广寿师原是一位军官的小老婆,因在家中总是受大老婆的气,遂生了出家的念头。她的丈夫也就顺水推舟,给她在近慈寺附近修了四间茅棚。这样她就和隆莲作了伴。

至今广寿师仍住在铁像寺,也是88岁的高龄了。

虽然住在那里生活很清苦,每天粗茶淡饭。但生活终于安定了,且每天都可以去近慈寺听能海法师讲经。隆莲感到很满足。

那时成都有许多居士不顾路途遥远,每天都赶到近慈寺来听经。这其中有许多女居士。隆莲见她们跑来跑去很不方便,就在茅棚里多安了好几张床,给她们提供临时住处。

那段时间,隆莲跟能海法师学到了许多东西,收获很大。

由于隆莲潜心学佛并很有悟性,能海法师将《大威德生圆次第》传授与她。她是得到能海法师真传的唯一女弟子。

1947年夏天,能海法师特许了包括隆莲在内的一批弟子去距成都几十公里的彭县海窝子的太平寺听经。、

1949年夏天,能海法师又率这批弟子去隆莲的故乡峨眉山新修的慈圣庵安居。这是隆莲第一次登上她故乡的这座佛教名山。

这两次讲经,都是在安居时进行的。

所谓安居,是佛教中的一项重要仪式。也称作“雨安居”、“夏安居”。

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是个多雨水的国家。古时候条件艰苦,一到雨季房屋被冲走,许多人就无处安身。而那时的僧人并没有固定的住所。为了让僧人们团结互助,佛祖就立下一个规矩,即每到夏季(约5至8月)僧尼不再外出,集中起来找一个固定的场所,住在一起坐禅修学,这一仪式就称为安居。现在有了寺庙,就集中在寺庙里安居。延续下来,成为了僧人必修的一项功课。安居时,比丘尼要单独居住。其住所要与比丘尼的住所相距5公里以上,步行往来。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