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61)
       

 

隆 莲


 

 

 

 

 

裘山山

 

 

所谓“戒、定、慧”,是佛学教育的根本。戒是首要的,作为一个佛门弟子,首先要规范自己的生活行为道德行为,一切按佛门的戒律行事;然后由戒生定,就是通过修行达到专注寂定的心境。慧是指佛法的智慧,而不是一般的智慧。它是指在深通了佛学教理之后,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明辨事理,断除疑念。

学校要求学生不但学理论,还须亲身实践。在校期间,就先为学生传了沙弥尼戒和正学女戒。要求学生严格持戒。所谓持戒,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遵守纪律。

但最大的困难不是来自怎样教育学生,而是来自经费。可以说尼众佛学院是我所见到过的最穷的高等学校了。

学校每期招收学生40名,经费全部由学院承担。当时是1984年,佛教界在经历了浩劫之后尚未复原,即使是免费培养,招收学生也不是易事,就更不要说让各地寺庙自己出钱了。

至今,每个学生每年的固定经费仍是650元,也就是说每个月只有55元左右。包括吃、穿、住、医疗、学习资料等等。这个数目在10年前就不够,现在的差距就更大了。光是伙食费,一个学生一个月50元也是远远不够的。

隆莲法师说,“学生们虽然吃素,可正是年轻长身体的时候,饭总要让她们吃饱啊。”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该花的钱还得花。如丁福保编篡的《佛学大词典》,给每个学生都买了。93年,学校还从紧张的资金中抽出一部分钱来,买了一台电脑和打印机。英语课没有合适的教材,就自己用电脑打印英文本的《清净道论》,打一章,复印出来让学生学一章。

由于经费紧张,学校对那些来上课的年纪大的老师就感到非常歉疚,因为这么远的路途,也只能让他们挤公共汽车,转长途车,一路辛苦。难怪当我问法师,您办学碰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时,她毫不犹豫地脱口说道:钱。

的确,佛学院的经费实在是太少了。他们毕竟是一所高等学校,不仅要购买打印常用的教材,还须添置图书,建立资料室。

于是有人提出打开铁像寺的山门,好进些香火钱。或者干脆出去化缘,增加收入。

不开山门

尽管学校经费如此紧张,但隆莲法师坚持不开山门。就像她坚决不收弟子一样。除了在暑假期间,逢上一些宗教节日允许附近的群众来烧香之外,其余时间山门都紧闭着。无论学校多么困难,她对此都没有动摇过。她认准的事,是很难改变的。

当我与隆莲法师谈到这个话题时,她幽默地说,我知道有人总说我占着地方不进钱,恨得牙痒痒。我也知道打开山门的话,的确可以得一些香火钱。可学校是办在庙里的,庙就是那么大一块地方,山门一打开,每天人来人往,嘈嘈杂杂的,学生还怎么上课?居士来烧香,还会提出要做法事,你做不做?做的话,又会耽误学生很多时间。至于化缘,我是个不会化缘的人。我也不想让我的学生出去化缘。学生应当以学习为主,不能分散她们的心思。我历来认为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不是挣钱的地方。它赚的是人才,不是钱财。

起初我对这一点体会并不深。后来有一次,我亲眼目睹了“开山门”的情况,一下子就理解了隆莲法师的心情。

那天是农历6月18日,第二天便是观音菩萨的成道日。这对佛教徒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节日。因此当地的百姓早就提出要在这一天来庙里烧香。隆莲法师考虑到学生们已经放假了,再不开山门的话说不过去,于是决定将寺庙开放三天。我去那天是第二天,据说还不是人最多的一天,但已经相当嘈杂了,比我以往任何一次去都要吵闹得多。人们烧完香之后就四处走动。寺庙本来就不大,一些孩子还打打闹闹的。我和法师坐在房间里说话时,不断地有人从窗下走过,不得安宁。可以想象,如果学生此时在上课的话,更不知有多少人会去围观。

这使我深深体会到了隆莲法师不开山门的苦衷。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