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收弟子
隆莲法师是个特别遵守佛教教规的人,也是个特别听老上师话的人。如今她已到了德高望重的地位,但仍坚持上师传下的规矩:不收弟子。
她说她所在的爱道堂是十方丛林,不是子孙庙,故不能收弟子。所谓十方丛林,就是一个大学堂,十方的出家人都可以来学习。而子孙庙才是一个师父收一个徒弟。昌圆老法师说过,爱道堂不能收徒弟。她牢记这一点。无论什么人,无论怎样恳求,她都不松口。
爱道堂有一位比丘尼,大家都叫她胜芳师。可以说半个世纪前她就是隆莲法师的学生了。1942年隆莲法师在昌圆老法师创办的莲宗院女众部担任老师时,胜芳师就是那里的学生。只是当时还没有披剃出家。解放后胜芳师参加了粮食部门的工作,在偏远的阿坝州一直工作到退休。她的父母早已过世,自己又终生未婚,故一直把爱道堂当做自己的家,把隆莲法师当成自己的师父。每次回到成都总是住在爱道堂。退休回成都后,她决定披剃出家,想做隆莲法师的弟子。在她看来,这已是顺理成章的事。她一生都很崇敬隆莲法师。
但隆莲法师仍没有破例。虽然她很了解胜芳师,知道她信佛很虔诚,品行端正,亦有文化。但她还是对胜芳说,我不能开这个口子,不能坏了上师传下的规矩。
胜芳师虽然感到非常遗憾,但还是理解了隆莲法师的心情。后来,她师从遍能和尚出家。现在,她担任着爱道堂和尼众佛学院两家的会计,是个非常严谨认真的会计。
也有人劝隆莲法师,都那么大的年纪了,那么高的地位了,收几个弟子谁也不会说什么。但她仍是固执地摇头。我也曾问过她,佛学院的学生中有没有出色者,可收来作徒弟,继承她的衣钵?她说当然有很出色的学生,但她不能收。
后来我渐渐明白,不仅仅是因为有祖上的规矩和师父的交代,也有她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她认为信徒们一但作了弟子,难免唯命是从。
她非常坦率地说,我要培养的是人才,不是光服从我的人。还有,我每天那么忙,哪有时间去亲自监督她们修行?可是一但收了弟子你就对她们负有责任,我负不了这个责。
不仅不收弟子,她也不当堂长。爱道堂的女众都希望她能来领导,但她坚持说爱道堂是尼姑庵,按规矩是不能有方丈的,而是由文殊院的方丈遥领。虽设有堂长和监院,她也不想当。在她的建议下,爱道堂成立了一个五人小组,共同管理爱道堂的事务。这一点,体现出了她早年就有的民主思想。
虽然不收弟子,但对于那些来皈依的女众,隆莲法师倒是来者不拒,欢迎她们加入信仰佛教的行列。
按佛教仪轨,皈依之后的居士都要取个法名。
刚开始时,隆莲法师以“慧”字给她们取法名,方法非常之简单。就是慧一、慧二、慧三。但取到十以后就不好取了。十一那位,隆莲法师给她取了个“慧士”,“士”字不就像个十一吗?
可再往后就没辙了。隆莲法师就换了个方式,以原来的名字的后一个字为准,在前面加一个“慧”字。比如你原来叫王丽,那么就叫“慧丽”,你原来如果叫张红,那么就叫“慧红”。这下可是一劳永逸,再也不会有枯竭的时候了。
法师跟我说这些时,像个孩子似的开心地笑着,好像为自己能想出这么个好点子而得意。她说,我一天倒晚那么忙,哪可能再花心思去给别人取名字呢?再说名字并不重要,关键是你怎么修行。
的确如此,法师的生活是千头万绪,永远忙不出个头。
那些来皈依的女众,都是因为知道隆莲法师的大名才专程找来的。有的人还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的。但因为找她皈依的太多了,她无法记住她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