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典故与成语】(14)
 

【佛经典故】

慈力王血施

载《贤愚经》卷二。谓释迦牟尼前世曾为慈力王,以十善教民,民皆持戒,鬼神无食,有五夜叉来见王,王以身血施之令饱,发愿将来成佛时令五夜叉等得法食,先行度脱,夜叉后身即释迦先度之五比丘。

 

须达七贫

须达即佛世舍卫国给孤独长者之本名,《杂宝藏经》卷二等称其七次极贫,最后一次最穷,偶于粪壤中得一旃檀木,卖之得米四斗,连炊三次,皆尽施迦叶,第四次施佛,佛为咒愿罪灭福生,须臾,珍宝谷帛自然涌出,须达更请佛及僧而尽为供养。
                        (摘自《新编佛教辞典》陈兵编著)

◇◇◇◇◇◇◇◇◇◇◇◇◇◇◇◇◇◇◇◇◇◇◇◇◇◇◇◇◇◇◇◇◇◇◇◇◇◇◇◇◇◇

【佛教成语】

善男信女

后来,佛教的出家信徒除了“比丘”与“比丘尼”之外,又增加了“沙弥”、“沙弥尼”两部人众。“沙弥”,意译为“勤策男”,意思是“需要成年僧尼勤加策励的男孩子”,指7岁以上、20岁以下的男性出家者。其中,7岁至13岁的叫做“驱乌沙弥”,表示能驱逐放置食物之处的乌鸦;14岁至19岁的叫做“应法沙弥”,表示年龄已适合学习佛法。“沙弥尼”,意译为“勤策女”,意思是“需要成年僧尼勤加策励的女孩子”,指7岁以上、20岁以下的女性出家者。

“沙弥”与“沙弥尼”尚未受持“具足戒”,只须受持“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不观听歌舞、不坐高广大床、不食非时之食、不蓄金银财宝)。原因就在于他们尚未成年,忍受能力较差,正如《四分律》卷34里面所说的:“不应受年未满二十者具足戒。何以故?若年未满二十,不堪忍受寒热饥渴风雨蚊虻毒虫,及不忍恶言。”

年满20岁以后,“沙弥”可以直接受具足戒升级为“比丘”,“沙弥尼”却要再做两年“式叉摩那”(意译为“学法女”、“正学女”、“学戒女”等),进一步修习“正学六法”(不邪淫、不偷盗、不杀生、不饮酒、不虚诳语、不非时食),然后才能受具足戒,取得“比丘尼”的身份。 (摘自《佛教成语》朱瑞玟编著)

◇◇◇◇◇◇◇◇◇◇◇◇◇◇◇◇◇◇◇◇◇◇◇◇◇◇◇◇◇◇◇◇◇◇◇◇◇◇◇◇◇◇
【古代成语】
水滴石穿

从前有个县令叫张乖崖。一天,他在官府周围散步,忽然看见一个小官慌慌张张从库房里溜出来。张乖崖觉得奇怪,就叫住小官,经过盘问,小官交代他从库房里偷了一枚钱。张乖崖大怒,把小官押回大堂痛打一顿。小官不服,说:“我又没多偷,一枚钱有什么了不起!”张乖崖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时间长了,绳子能把木头锯断,水能把石头滴穿,你的罪难道不严重吗?”

【释 义】原意为水一滴一滴落下,能把石头滴穿,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够成功。含褒义。

【例 句】学习的关键是有毅力,坚持下去,水滴石穿,就会取得成功。
                     (摘自《成语故事园》谢永光编)

 

【古代成语】
害群之马

据传,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姓姬,号轩辕氏、有熊氏。他是少典的儿子。炎帝扰乱各部落,黄帝得到各部落的拥戴,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打败炎帝。以后蚩尤作乱,他又率领各部落在涿鹿(今河北省境内)击杀蚩尤。从此,他由部落首领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领袖。他有许多创造,如养蚕、舟船、车辆、文字、音律、医学、算术等。这些都创始于黄帝时期。
     (摘自《编成语故事》徐苑林编)

     上一页              下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