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成语】
生老病死 ②
“五苦”,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五苦章句经》里面的解释是:“五苦”包括“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和“犯罪枷锁苦”。《观经妙宗钞》里面的解释是:“五苦”指“五道”之苦:在“天道”、“人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等“五道”中“俱不免苦”。其中,“人道之苦、“饿鬼道”之苦、“畜生道”之苦、“地狱道”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天道”虽然是一个快乐的地方,但不能永住,一经轮回,难免进入其它四道,难逃一个“苦”字。
“八苦”,包括“生苦”、“老苦”、“病苦”、“死苦”以及“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盛苦”。“爱别离苦”,指与所喜爱的人或事物分离所造成的苦。“怨憎会苦”,指与所憎恶的人或事物相遇所造成的苦。“求不得苦”,《大涅槃经》第12中指出,“求不得苦”有两种情况:一是渺茫的希望不能实现,“所希望处,求不能得”;二是徒然的努力没有结果,“多役功力,不得果报”。“五蕴盛苦”,指身心都充满了苦。佛教认为,“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是构成身心的5种因素,而这5种因素都被苦所覆蔽着;换言之,人生就是苦的集合体。因此,“五蕴盛苦”囊括了前7种苦,正如《大涅槃经》里面所说的:“何等名为五阴盛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
在“八苦”之中,“生苦”、“老苦”、“病苦”、“死苦”都是自然生理现象,说明了“生命就是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都是社会生活现象,说明了“生存就是苦”。因此,“八苦”之说最全面地体现了整个世界和全部人生都是茫茫苦海的佛教理论。
《法苑珠林·八苦部》中,将第八苦规定为“忧悲苦”。这大约是出于逻辑方面的考虑:“忧悲苦”可以与前面的七种苦并列,“五蕴盛苦”却是前面七种苦的概括。
佛教关于“苦”的各种说法中,“四苦”之说最能引起中国人的共鸣。作为一条成语,“生老病死”指出生、衰老、疾病、死亡,但已经没有“苦”的意思在其中了。(完)
(摘自《佛教成语》朱瑞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