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典故与成语】(39)
 

【佛经典故】

沙弥救蚁

出《杂宝藏经》等。有罗汉以神通观知其沙弥弟子将于七日后死,令归家省亲。沙弥归途见蚁穴被水所淹,以土救之,七日后还至师处。师怪而问之,以救蚁事告,罗汉谓其一慈心而得延寿。

慈济微命

据《毗奈耶杂事》卷五载,有南方二比丘欲往室罗伐礼佛,中途热渴,观水有虫,大者以慈不饮而丧身,直生于三十三天,以胜妙身礼佛,得见道。小者饮水而赶路,后至,为佛呵责。(摘自《新编佛教辞典》陈兵编著)

◇◇◇◇◇◇◇◇◇◇◇◇◇◇◇◇◇◇◇◇◇◇◇◇◇◇◇◇◇◇◇◇◇◇◇◇◇◇◇◇◇◇

佛教成语】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根据“正精进”的道理,佛教告诫修行者:“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这里“道”指“道行”,即修行的功夫;“魔”指“魔障”,即魔罗所设置的障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意思是:修行的功夫每增高一尺,魔罗所设置的障碍就会增高一丈。佛教有“十种魔障”乃至“四十五种魔障”之说。修行者几乎时时、处处都有可能遇到魔罗所设置的障碍,必须提高警惕。

佛教把由生死此岸进入涅槃彼岸的6种修行法门叫做“六度”,又译作“六到彼岸”,梵汉并译为“六波罗蜜多”,略作“六波罗蜜”,意思是“六种通往彼岸的法门”。《大智度论》卷33里面说:“六度”的具体内容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障碍修行的意识、行为,佛教称之为“六蔽”,包括“悭贪”、“破戒”、“嗔忿”、“懈怠”、“散乱”、“愚痴”。佛教认为每当修行者在修持“六度”方面取得一定成就的时候,种种蔽覆“六度”的意识、行为就会出现,使人难以成道见佛。这是建立在“正精进”理论基础上的佛教说教,是对修行者的告诫,要修行者警惕各种诱惑。

作为一条成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多用来比喻一种势力胜过了与之对立的另一种势力。 (摘自《佛教成语》朱瑞玟)

◇◇◇◇◇◇◇◇◇◇◇◇◇◇◇◇◇◇◇◇◇◇◇◇◇◇◇◇◇◇◇◇◇◇◇◇◇◇◇◇◇◇

【古代成语】

幸灾乐祸

有年冬天,秦国因天灾缺粮受到饥饿的严重威胁,于是派人向晋国买粮。晋惠公夷吾却不愿卖。夷吾是靠秦国的帮助夺取君位的。他曾向秦许诺。“如果能帮他掌权,他就把五个城给秦国。”但他并没有履行这个诺言。后来因天灾曾向秦国购粮,秦国把粮食卖给了晋国;而现在秦国来买粮他却不肯卖,所以庆郑劝晋惠公:“背弃恩惠就没有亲人,对人家有灾难表示庆幸,是不仁的。”

后世用“幸灾乐祸”表示看见别人遭受灾难、祸害,反而高兴。
                   (摘自《一分钟成语故事》燕宁等编写)

◇◇◇◇◇◇◇◇◇◇◇◇◇◇◇◇◇◇◇◇◇◇◇◇◇◇◇◇◇◇◇◇◇◇◇◇◇◇◇◇◇◇

【古代成语】

从前,有个叫公明仪的人,琴弹得很好,是个有名的琴师。一天他带着琴到郊外去,看见一头牛正在吃草,就对着它弹了一首曲子。可是,牛一点反应都没有,还是低着头吃草。公明仪发现牛并不是听不见自己的琴声,而是听不懂自己弹的曲子,所以跟没听见一样,就又弹了一首曲子,这首曲子就像蚊子、小牛在轻轻地呼唤。结果,公明仪看见牛抬起了头,摇着尾巴、竖起耳朵来听音乐了。

【释义】比喻对一窍不通的人讲高深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讲内行话。也比喻说话不看对象。

【例句】这伙强盗心狠手辣,跟他们讲仁义道德无疑是对牛弹琴。
                        (摘自《成语故事园》谢永光编)

     上一页              下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