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典故】
黄叶止啼
出《涅槃经》卷二十:“如彼婴儿啼哭之时,父母即以杨树黄叶,而语之言:莫啼莫啼,我与汝金。婴儿见已,生真金想,便止不啼。”喻佛以方便说法度众生。
|
医子喻
《法华经》七喻之一。谓有良医因事他往,其诸子饮毒药闷绝,父还,与好药草疗之,诸子中未失心者服之皆愈,而失心者不敢服。父因至他国,诈言死,诸子闻讯,悲哀之余,乃醒悟而服药,病毒悉除。父复归家相见,欢喜无比。喻佛以方便力对三乘人说灭度,实则寿命无量,未尝灭度。(摘自《新编佛教辞典》陈兵编著)
|
◇◇◇◇◇◇◇◇◇◇◇◇◇◇◇◇◇◇◇◇◇◇◇◇◇◇◇◇◇◇◇◇◇◇◇◇◇◇◇◇◇◇ |
【佛教成语】
三灾八难 ③
除了“大三灾”和“小三灾”的说法之外,佛教还有“八难”之说,指障碍见佛闻法的八种情况:一、“地狱道”;二、“饿鬼道”;三、“畜生道”;四、“郁单越”;五、“长寿天”;六、“聋盲喑哑”;七、“世智辨聪”;八、“佛前佛后”。在这八种情况中,“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都是因作恶多端而坠入的“恶道“,自然不利于见佛闻法;“郁单越”即四大部洲中最优胜的北俱卢洲,“长寿天”指“色界”、“无色界”这些安稳、长寿的地方,这两处的环境过于优越,容易使人沉湎于安逸享受,也不利于佛闻法;“聋盲喑哑”指耳聋、眼瞎、口哑,是身体方面的残疾,“世智辨聪”指自恃智慧、聪明,是精神方面的缺欠,这些都不利于修行,也影响见佛闻法;“佛前佛后”指的是前一个佛已经涅槃而后一个佛尚未出世之际,没有佛的教化,众生如何能够见佛闻法?
作为一条成语,“三灾八难”泛指各种灾难,常用来形容人多灾多病,也用来形容事情的波折多、故障多。(摘自《佛教成语》朱瑞玟)
|
◇◇◇◇◇◇◇◇◇◇◇◇◇◇◇◇◇◇◇◇◇◇◇◇◇◇◇◇◇◇◇◇◇◇◇◇◇◇◇◇◇◇ |
【古代成语】
不拘一格
清代的龚自珍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从小勤奋好学,尤其擅长写诗,二十岁时就成为当时著名的诗人。他的诗富于想象力,语言浪漫瑰丽,充满爱国热情。龚自珍先后在二十七岁和二十八岁时中了举人和进士,在清政府为官二十余年。但他嫉恶如仇,不满官场的腐败和黑暗,四十八岁时毅然辞官回家。回家途中,龚自珍路过镇江。当地正在祭神,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们抬着各位天神进行祭拜。一个道士听说当朝著名文豪龚自珍也在这儿,便上前请龚自珍写篇祭文来祭祀天神。龚自珍欣然应允,挥笔写下了《九州生气恃风雷》一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的意思是:中国应当充满生气,展开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现在世人都缄口不言,这实在是可悲啊!我奉劝天公抖擞精神,重新振作起来,不局限于常规,使有用的人才降生到世间来。后来这首诗中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就精简成“不拘一格”这则成语,流传至今。
【词义】拘:局限于、拘泥于。格:风格、方式。这则成语指不受一种规格或
方式局限。
【用法】比喻不拘泥于一种方式的作法。(摘自《中华成语典故》)
|
◇◇◇◇◇◇◇◇◇◇◇◇◇◇◇◇◇◇◇◇◇◇◇◇◇◇◇◇◇◇◇◇◇◇◇◇◇◇◇◇◇◇ |
千金买骨
(3)郭隗没有直接回答燕昭王提出的问题,却给他讲了一个“千金买骨”的故事,说从前有个国君,想得到一匹千里马,于是在关口要道,贴出布告,说愿出一千两黄金,购买一匹好马。
(编 吴文焕 绘 赵仁年 摘自《走进海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