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读者来稿】(1)

一切唯心造

夏正寅

禅宗六祖惠能于黄梅得法后,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华严经》云:“三界所有,故是一心。”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这里,“心造”即识变义。《经》云:“一切诸法,皆不离识,故名唯识。”

唯识学讲,人有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前六识具有了别的功能,总称为“识”。它是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缘相应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生起的相应的感觉。当六根缘六尘时,如没有六识作意,则不能了别。俗话说:“心不在焉。”如:一个人专心读书时,旁边有人喊他,有可能听不见。以眼根、色尘、眼识为例:照相机镜头比作眼睛,胶卷比作眼识,如果未安装胶卷,空镜头对着风景(色尘)则不能成像。当安装了胶卷后,镜头对准风景,按下快门(眼识作意),方能成像。

第七末那识,意译为“意”。此识的自性是“恒审思量”,它向内思量第八识的见分为内在自我,由此产生我痴、我慢、我见、我爱四种惑,为生起烦恼、令人流转于生死之本,故称此识为“染污意”。此识外为第六识生起的根,内为第八识生起的根,它在八识运动变化中起着枢纽的作用。

第八阿赖耶识犹如宝库,能含藏一切诸法种子,众生无始以来的种种善念、恶念、善行、恶行这些信息都贮存于阿赖耶识中。此识因积集诸法种子故,故名为“心”。此外,此识还有种种异名,如:所知依、阿陀那识、一切种子识、异熟识、藏识海、根本识、穷生死蕴。阿赖耶识有受熏、持种、内变根身、外变器界,去后来先作主公五种作用。阿赖耶识属无覆无记性,能持受善恶诸业的熏习,并与具有能熏义的前七转识,同时同处,不即不离,和合俱转,它能持受种子,使之不失。一切有情就是在阿赖耶识所含藏的种子生起现行诸法,现行诸法又熏成种子,这种现熏生中在六道中流转不已。有情依阿赖耶识中地、水、火、风四大种为因,引业力为缘,因缘和合,变现根身相。同时,以引业力中属于共业的部分为增上缘,因缘和合,变现出彼此相同的有情所依存的器界。不同类的有情看到的器界并不相同,如:猫狗见到的是黑白世界,而人见到的是七色世界;很多动物能分辨出的声波,人却不能听到。一切有情的根身由阿赖耶识随业力摄受执持,故尔不坏,若离此识,根身随即坏烂。有情命终时,前七转识先离身,而阿赖耶识后离身;有情转世,也由阿赖耶识现行相续,随业引果,先来受生。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以阿赖耶识中的名言种子,二取种子及业种子为因,依他(众缘)为缘,两相结合而生起。这些事物和现象都是无常的,是虚妄分别。然而众生为无明所盲,不明依他缘生法的真实相,起颠倒梦想,生我法执著,迷事迷理,故于依他起性上不证圆成实性,而得遍计所执。

遍计所执是遍于诸法上计度分别执有我法;依他起是从自熏习种子为因,依他增上等缘所起之虚妄相;圆成实是一切诸法之真实相,其实质为空性。这里以海市蜃楼为例来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海市蜃楼是一种常在空旷的沙漠中或海洋上出现的自然现象,它通过光线的折射,将远处的风景透射到沙漠或海洋上,使之出现幻景。有时在沙漠中旅行之人,正当在赤日炎炎下又饥渴又疲惫时,突然望见远处一片绿洲,又惊又喜,拼命追去,最终一场空喜。这个人执这个幻相为真相,本来无而执为有,即为遍计所执。这种幻相是依缘而生起的,它要在空旷的沙漠或海洋上,晴朗的天空,合射的光线折射等等,这些都是幻相生起的条件,这就是依他起相。实质上,这种遍计所执之我们自认为真实之相,是属依他起的虚妄分别的缘生相,而其实体是空,这种空性就是圆成实相。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为这个假相所骗。

万法皆由心生,若人内心烦恼执著,昏暗愚痴,颠倒沉迷,则造业感果,在生死海中流转,不能出离。《维摩诘经》云:“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众生之所以在秽恶充满,染污不洁的有漏器界中流转,皆为有情心不清净所致。因为整个宇宙皆是众生心识随业力之所变现,有相无体,犹如梦幻影像,不是实有。既然一切皆由心造,则欲觅净土者不可离心向外寻觅,只有自心彻底清净了,随其净心所现的世界才是清净的世界。什么是清净心?《金刚经》云:“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坛经》中,六祖为惠明说法:“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清净心就是对境不迷,内心无著,没有分别执著,了达诸法因缘所生,无有自性,只有如梦幻泡影的假相。

《维摩诘经》中,世尊为了让众生明了心净则佛土净的道理,将娑婆世界变现为清净庄严、众宝严饰的无漏佛土,并教诲说:这个国土本来都是清净庄严的国土,但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度化下劣之人,因此把清净庄严美妙的净土隐蔽起来,而示现这不净之土。如同诸天人共用一个宝器盛饭,随其各人的福德不同,而饭食各异。同样道理,由于人心的净秽不同,境由心生,境由心变,境由心灭,其所见的国土当然也各不相同。

既然一切唯心所造,娑婆世界众生欲得净土,当转迷为悟,转识成智,就是要多闻正法,如理作意,依教奉行,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自心常起正见,不分别,不执著,通过闻思修所熏成的清净种长期辗转熏习,不断增盛,同时阿赖耶识中彼对治的杂染有漏种子不断减少,终至心地清净,妙湛圆寂。正如六祖惠能偈告后人: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四川绵阳 2005年元月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读者来稿》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