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法句经要义】(27)           
法句经要义
陈燕珠编述

追求虚荣的比丘 愚痴者以自我为中心 ②

有一天,大目犍连尊者和舍利弗尊者来到希达兴建的精舍,希达在听完开示后,证得三果,他邀请两位尊者于第二天再来接受供养,希达也希望苏达玛尊者能一起参与。苏达玛拒绝了,因为他不高兴希达先邀请大目犍连及舍利弗两位尊者之后才邀请他。希达虽然再度邀请也被拒绝。但是到了第二天,苏达玛却又自己出现在门口。希达再次请他入座,他依然拒绝,而当他看到丰富的供养食物时,苏达玛更是忌妒地辱骂希达,生气地离开,又跑到佛陀那儿告状。佛陀劝诫他:“你已经侮辱了这位虔诚又慷慨布施的信徒了,应该向希达道歉。”希达不接受苏达玛道歉,佛陀希望苏达玛再试一次,并告诫他:“真正的修行者不应有我慢心,不应骄傲自大,不应被恶念盘心,不应只想这是我的精舍、这是我的信徒,比丘若是执著这种想法,贡高我慢之心就容易滋长”。于是苏达玛再次前往希达建造的精舍,得到希达的原谅,两人和好如初。苏达玛尊者也紧记佛陀开示,努力用功,终于证得阿罗汉果。

修行者若是眷恋供养,希望接受贵重的礼物与荣耀,渴望信徒的包围,怕被信徒冷落,都是执著追逐自我欲望的表现,是与心智的发展背道而驰的。

 

提沙比丘 佛弟子远离世利

 

      

5~16
一道引世利
一道向涅槃
佛弟子比丘
当如是了知
莫贪着世利
专注于远离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在林中修行的僧人提沙。提沙是舍卫城一位富翁的儿子,父亲经常在家里供养舍利弗尊者。他在七岁时就追随舍利弗尊者出家,在舍利弗尊者座下成为沙弥。在祇树给孤独园时,很多人都带礼物供养他,他却觉得十分麻烦。

有一天,在取得佛陀给他的禅观题月后,他到林中僻静处禅观,凡是有人供养他任何东西,他总是说:“愿你幸福快乐!愿你摆脱生命的苦痛!”然后继续精迸禅修观想,就在三个月后,证得阿罗汉果。

有一天,村民们请舍利弗尊者说法,舍利弗尊者推荐提沙,村民说:“提沙只会说愿你幸福快乐!愿你摆脱生命的苦痛!怎会说法?”由于舍利弗尊者的坚持,于是提沙升座说法。提沙对佛法深入的了解令大家惊讶,他精辟的演说非常殊胜,村民们都庆幸提沙能住在他们的村子里。

真正修行的人,努力追求清净的生活,不被世俗物欲诱惑,他不追寻世俗的利益,只专注于远离贪爱世利。

 

 第六品 智者品
老婆罗门罗陀 与智者为友

 

      

 6~1 
若见智慧者
能指示过失
能谴责劝诫
如引宝藏者
应与此人交
不产生邪恶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一位穷困的老婆罗门罗陀。

罗陀又老又穷,寄居在精舍打杂,他很想出家,比丘们却不同意。有一天,佛陀问众比丘:“你们可曾接受过罗陀的服务?”舍利弗尊者说:“罗陀曾供养我一些米。”佛陀说:“既然如此,你愿意帮助你的恩人脱离生死苦恼吗?”舍利弗尊者终于为罗陀剃度出家。则他为徒。老罗陀虚心接受调教,精进用功,也证得阿罗汉果。

比丘们向佛陀报告罗陀严格遵守戒律,虚心接受指导的经过,佛陀说:“比丘应该像罗陀尊者一样,遵从戒律和教导,不应当在受到谴责过失时,心生不满。”

虚心接受别人善意的劝诫,可以提升自己的品格道德。善意指示我们错误的人,如同指引宝藏者,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觉悟的境地,我们应当追随这样的智者。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