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悲伤为精勤
且说有一位贤明的人,一向奉持佛法,精进不懈怠,后因寿尽,得病而亡。他的妻子伤痛悲切,自是不在话下。
妻子虽然悲痛,还是遵照礼法,将丈夫的尸骨火化、埋葬。丧事既毕,妻子还是不能稍抑悲痛,而且废忘经典、佛法,甚至连佛龛前的香灯都不再点燃,只全心全意的在烹宰牲畜,设肴馔、置酒食,在丈夫的坟前,悲泣哀号。
这位贤者,因生前奉持佛法,死后生天,他以天眼,遥见妻子的哀伤、愚痴不可名状,反觉好笑,而发怜愍之情。
于是,贤者化成一牧童,在坟边牧牛;忽然,牛竟猝死,牧童在旁,号哭后,接着便去割草,拿到死牛前,大声叫牛吃草,死牛如何吃呢?牧童于是又打、又喊、又哭的不停的推着死牛。
对于牧童怪异的行径,坟冢附近的人全都聚集来看,当然,贤者之妻也走近来看,其中有一人,笑着问牧童:
“你是谁家的孩子呀?牛死了,该回去告诉你家人,在这儿哭有什么用?牛死了怎会知道呢?”
“我可不愚笨哪!牛虽死了,还在这里,我犹有指望,不像她!”牧童一指贤者之妻,继续说:“丈夫老早就死了,还天天买酒设肴,到这儿号哭,他已化焦了的骨骸,又怎么会知道呢?”
贤者之妻闻言,心里正自惊诧,牧童又说:
“我原是你的丈夫,生前因奉持佛法,故已生天界,而今特来度化你呵!”
说完,牧童又恢复他原来的天身,隐向天空时,又说:
“你要像我一样,精勤修持,增进道业,不要再浪费时间呀!”
贤者之妻闻言,心开悟解,回家后,便不再号泣、不再忧愁,而一心精持五戒,注重德行,广行布施,赈济贫病无依者。
这在使她世寿尽时,也得以往生天道。(摘自《杂譬喻经的故事》琬姿居士著)
※※※※※※※※※※※※※※※※※※※※※※※※※※※※※※※※※※※※※※※※※※
凡眼不识菩萨
有一个名叫迦罗越的人,一心一意想见文殊菩萨,却总无法如愿。
后来,他想到了一个很好的法子,就是广行布施,设宴供养沙门,并且在会场正中央,设了个高高的座位,希望文殊菩萨能降临,一偿宿愿。
有许多沙门都来应供,这时候,一个丑陋不堪的老翁,眼中流着眼屎,鼻孔挂着涕洟,嘴里滴着唾液,他夹在沙门群中,径自走向中央,在那高高的座位上,大剌剌的坐了下来。
迦罗越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心里很不服地想:
──我今日广行布施,自有我的目的。尤其这尊贵的宝座,就是文殊菩萨没有移驾光临,也应该要有德行,品貌又庄严的大沙门,才有资格登上的。
──哼!这糟老头,又是何等人?他凭什么……
愈想愈气,迦罗越于是走上前,很不客气的把他拖下来。
谁知,还没走到大门,老翁挣脱了迦罗越,返身再度登上宝座。迦罗越只得回身,再把他拖下来,如此七次之多……
供养沙门结束后,迦罗越跑到佛寺内,燃灯烧香,并祷告着:
──弟子今日广行布施,以此功德,希望得现世报,能够得见文殊菩萨,祈请满弟子之愿。
迦罗越累了一天,回到家,一上床就睡了。
睡梦中,忽有人向迦罗越说:
“你想见文殊师利菩萨,让你见到了,你又不认识。”
迦罗越吃了一惊,正想发问,声音又响起:
“你眼前高座上的老翁,正是文殊菩萨啊!你还七次把他拖了下来,忘了吗?”
若有人要求菩萨道,应当以平等心看人。求菩萨道的人,文殊师利菩萨会去试验他,要明白这个道理。(摘自《杂譬喻经的故事》琬姿居士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