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与社会】(31)           
 

从药师如来的本愿探讨理想社会的建设 ④

二、享有高度的自由

人不仅有财富、地位、爱情的需求,还有自由的需要。“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是把人生的自由看作高于一切。因此作为理想的社会,民众的生存的自由是不可缺少的条件。药师如来的本愿中接着就讲未来净土建设中民众自由的问题。《药师经》说: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药师如来希望自己成佛时,他的智慧光明照耀无量无边的世界,能够破除人间的愚痴和黑暗。同时在他所建设的净土中,民众享有高度的自由,可以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济群法师著)

 

佛 教 与 环 保

佛教的环保思想,起源于释迦牟尼佛对“缘起”的觉悟,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建立于缘起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例如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阳光、空气、水等资源,在《毗尼母经》卷五中,佛陀就明示:“若比丘为三宝种三种树:一者、果树;二者、花树;三者、叶树:此但有福无过。”在《增一阿含经》卷十,佛陀也说道:“园果施清凉,桥梁渡人民,近道作圊厕,人民得休息。”种植花果树木,得以净化空气,保护水源,利人利物,自利利人,自然能增长功德。

自古以来,佛教界的古德高僧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泗州开元寺明远法师,种植松、杉、楠、桧等数万株,免除了淮水与泗水的泛滥。又如东都洛阳道遇法师,劝化善款,消除黄河龙门天险的水患。此外,修桥铺路、珍惜资源、护生放生、提倡素食、不杀害生灵等,也都是身心环保的重要工作,因此佛门的僧侣可说是环保工作者。(摘自《世界佛教论坛网站》 智文法师)

 

佛陀的思想对当时印度社会的启示 第二节

佛陀的社会伦理道德思想⑤

这段开场白很值得注意,因为佛陀明确地说他的教法中亦有另一个恭敬六方的法门,与传统的礼六法有所不同,他接着告诉了善生:

……佛告善生:“当知六方,云何为六方?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夫妻为西方,亲党为北方,僮仆为下方,沙门婆罗门诸高行者为上方。善生!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教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正善。善生!夫为人子,当以此五事敬顺父母。 (摘自《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弘学著)

五戒与现代社会 ②

社会道德要靠文化习俗、优良传统的长久积淀,从而形成的社会风尚和个人情操来加以维护。佛教五戒与社会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戒的不杀生,不仅包含不杀人的意义,更要爱护一切动植物,培养仁慈博爱之心,尊重生命,爱护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民众,反对民族歧视和迫害,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不偷盗,不仅指不盗窃别人的财物,更不允许以不正当手段骗取别人的财物,并且反对强国以不公正的贸易乃至其它强制手段掠夺贫弱国家的财富,此戒致力建立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的新秩序;不邪淫,除禁止个人发生非正当的两性关系外,还制止各种危害妇女、儿童和成年人的色情买卖等社会丑恶现象;不妄语,不仅包含不对他人进行欺骗,更提倡人际之间的诚信关系,而且也反对国际间制造谎言,以讹诈和恐吓的手段达到政治企图的做法;不饮酒,对于个人不仅是希望不可饮酒,以保持清醒的头脑,还包括禁止吸食一切精神麻醉品(毒品),更要制止危害公众的环境污染和精神污染现象。(摘自《正觉》2007.2 净莲)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